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苏木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苏木 (《医学启源》) 【异名】苏枋(《南方草木状》),苏方(《肘后方》),苏方木(《唐本草》),?木(《诸蕃志》),棕木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?豆科》),赤木(《兽医国药及处方》),红柴(《四川...

苏木
(《医学启源》)

【异名】苏枋(《南方草木状》),苏方(《肘后方》),苏方木(《唐本草》),?木(《诸蕃志》),棕木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?豆科》),赤木(《兽医国药及处方》),红柴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。

【植物形态】苏木
常绿小乔木,高可达5~10米。树干有小刺,小枝灰绿色,具圆形凸出的皮孔,新枝被微柔毛,其后脱落。叶为2回双数羽状复叶,全长达30厘米或更长;羽片对生,9~13对,长6~15厘米,叶轴被柔毛;小叶9~16对,长圆形,长约14毫米,宽约6毫米,先端钝形微凹,全缘,上面绿色无毛,下面具细点,无柄;具锥刺状托叶。圆锥花序,顶生,宽大多花,与叶等长,被短柔毛;花黄色,径10~15毫米;萼基部合生,上部5裂,裂片略不整齐;花瓣5,其中4片圆形,等大,最下1片较小,上部长方倒卵形,基部约1/2处窄缩成爪状;雄蕊10,花丝下部被棉状毛;子房上位,1室。荚果长圆形,偏斜,扁平,厚革质,无刺,无刚毛,顶端一侧有尖喙,长约7.5厘米,直径约3.5厘米,成熟后暗红色,具短茸毛,不开裂,含种子4~5。花期5~6月。果期9~10月。
分布广西、广东、台湾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除去外皮及边材,取心材,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心材呈圆柱形,有的连接根部,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,长8~100厘米,直径3~10厘米。表面暗棕色或黄棕色,可见红黄色相间的纵走条纹,有刀削痕及细小的凹入油孔。横断面有显著的年轮,有时中央可见黄白色的髓,并具点状闪光。质致密,坚硬而重,无臭,味微涩。将本品投入热水中,水染成鲜艳的桃红色,加醋则变为黄色,再加碱又变为红色。以粗大、坚实、色红黄者为佳。
苏木刨片为不规则的长条形,厚约0.5毫米,宽狭不一,通常宽约1厘米左右,全体呈红黄色或黄棕色,少数带有黄白色的边材;表面有纵纹。质脆,易断。
产于广西、云南、台湾、广东(海南岛)、四川等地。

【化学成分】木部含无色的原色素-巴西苏木素约2%。巴西苏木素遇空气即氧化为巴西苏木红素。另含苏木酚,可做有机试剂,检查铝离子。又含挥发油,油的主要成分为水芹烯及罗勒烯。还含鞣质。

【药理作用】①对心血管的作用
在蟾蜍下肢灌流时,苏木水能使血管轻度收缩;以后用亚硝酸钠也不能使血管扩张。如先用亚硝酸钠,再用苏木才同样不能使血管收缩。在离体蛙心标本上,适量苏木水能使收缩力增强,并可使由枳壳煎剂减弱的心收缩力有所恢复。还能解除水合氯醛、奎宁、毛果芸香碱、毒扁豆碱、尼可丁等对离体蛙心的毒性。

②中枢抑制作用
适量苏木水,用不同给药方法,对小鼠、兔、豚鼠均有催眠作用,大量尚有麻醉作用,甚至死亡。能对抗士的宁与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。但不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性。

③抗菌作用
苏木煎液(10%)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作用较强,效价均达1:1600(纸碟法及试管法)。浸、煎剂对白喉杆菌、流感杆菌、副伤寒丙杆菌、弗氏痢疾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球菌等作用显著,对百日咳杆菌、伤寒杆菌、副伤寒甲、乙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亦有作用(试管法和平板法)。

④其他作用
苏木煎剂必须在10%以上对体外肝蛭才有效;试用于牛体内,抗肝蛭作用不确实。腹腔或皮下注射适量苏木水,可使犬呕吐与腹泻。无抗组织胺及减轻局部刺激作用。对离体子宫略有抑制,若与肾上腺素合用则作用明显。无解热作用。

同属植物鹰叶刺的核仁的醇提取物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,并能抑制蛙心。苦味的树脂部分有中枢抑制、退热作用及对离体肠管的解痉作用,还有明显的杀虫(蚯蚓法)作用。对各种细菌,水-醇提取物及树脂部分也有某些抑制作用

【炮制】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(苏木),去上粗皮并节了……细锉了,重捣,拌细条梅枝蒸,从巳至申,出,阴干用。"

【性味】甘咸,平。

①《唐本草》:"味甘咸,平,无毒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寒。"

③《医学启源》:"《主治秘诀》云,性凉,味微辛。"

④《汤液本草》:"甘而酸辛,性平。"

⑤《会约医镜》:"味甘辛咸,微温。"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经。

①《纲目》:"三阴经血分。"

②《本草经琉》:"入足厥阴、手少阴、足阳明经。"

③《药品化义》:"入肝、胃、大肠三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行血,破瘀,消肿,止痛。治妇人血气心腹痛,经闭,产后瘀血胀痛喘急,痢疾,破伤风,痈肿,扑损瘀滞作痛。

①《唐本草》:"主破血,产后血胀闷欲死者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,用水煎服之。破血当以酒煮为良。"

③《海药本草》:"主虚劳血癖气壅滞;产后恶露不安,腹中搅痛;及经络不通,男女中风,口噤不语。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,酒煎苏方去滓调服,立吐恶物瘥。"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妇人血气心腹痛,月侯不调及蓐劳。排脓止痛,消痈肿扑损瘀血,女人失音,血噤,赤白痢并后分急痛。"

⑤《医学启源》:"《主治秘诀》云,发散表里风气。""破死血。"

⑥李杲:"破疮疡死血,产后败血。"

⑦《医林篆要》:"补心散瘀,除血分妄作之风热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;研末或熬膏。外用:研末撒。

【宜忌】血虚无瘀者不宜,孕妇忌服。

①《纲目》:"忌铁。"

②《本草经疏》:"产后恶霹已净,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。"

③《本经逢原》:"大便不实者禁用。"

【选方】①治妇人月水不通,烦热疼痛:苏枋木二两(锉),硇砂半两(研),川大黄(末)一两。上药,先以水三大盏,煎苏木至一盏半,去滓,入硇砂、大黄末,同熬成膏。每日空心,以温酒调下半大匙。(《圣惠方》苏枋木煎)

②治产后气滞作喘:苏木、人参、麦门冬,水煎服。(《妇科玉尺》苏木汤)

③治产后血运,腹闷,气喘急欲死:苏枋木(末)二两,荷叶(炙)一枚,芍药一两半,桂(去粗皮)一两,鳖甲(去裙役,醋炙)一两半。上五味,锉如麻豆大,以水五盏,藕汁一合。同煎取二盏,去滓,入红雪一两,分温二服,粥食前,如人行三、五里再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苏枋饮)

④治血晕:苏木五钱,煎水,加童便一杯,顿服。(《陆川本草》)

⑤治被打伤损,因疮中风:苏木(槌令烂,研)二两。用酒二升,煎取一升。分三服,空心、午时、夜卧各一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苏木酒)

⑥治破伤风:苏枋木不拘多少,捣罗为细散。每服三钱匕,酒调服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独圣散)

⑦治指断,亦治其余皮肤刀矢伤:真正沉重苏木,为细末,敷断指间,外用蚕茧包缚完固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接指方)

⑧治偏坠肿痛:用苏木二两,好酒一壶。煮熟频饮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中药大全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松节

      松节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黄松木节(《圣惠方》),油松节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松郎头(《药材学》)。 【来源】为松科...

    • 素馨花

      素馨花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耶悉茗花(《南方草木状》),野悉蜜(《酉阳杂俎》),玉芙蓉(《花镜》),素馨针(《广东中药》...

    • 粟芽

      粟芽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蘖米(《别录》),粟蘖(《本草衍义》)。 【来源】为粟的发芽颖果。植物形态详"粟米"条。 【制法】...

    • 粟糖

      粟糖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子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。植物形态详"粟米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"主痔...

    • 毛蕊老鹳草

      毛蕊老鹳草 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 【来源】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毛蕊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...

    • 射罔

      射罔 (《本经》) 【来源】为毛茛科植物草乌头汁制成的膏剂。植物形态详"草乌头"条。 【性味】苦,热,有毒。 ①《药对》...

    • 稗根苗

      稗根苗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稗(《左传》) 一年生草本,高50~130厘米。秆直立或...

    • 隔山消

      隔山消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隔山撬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隔山锹(《天宝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萝藦科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。植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松节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