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生活

呼吸道疾病高发,咳得头昏眼花?

时间:2024-01-08 16:53 来源:未知 作者:勤勤 人气:
【导读】: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,支原体感染、甲型流感、乙型流感等仍然影响着大家的健康,再加上气温变化和节日带来的人群聚集,不少痊愈没多久的朋友们重新加入了咳嗽大军,身边的咳嗽声也此...

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,支原体感染、甲型流感、乙型流感等仍然影响着大家的健康,再加上气温变化和节日带来的人群聚集,不少痊愈没多久的朋友们重新加入了咳嗽大军,身边的咳嗽声也此起彼伏。祖国医学对“咳嗽”有哪些认识,我们又该如何有效缓解咳嗽?一起来看看吧。
咳咳咳,你是哪种咳嗽?
(1)看咽喉
一般咽痒必有风邪,如夜间咳嗽明显,则多为风寒咳嗽;如有咽痛且舌质红、舌苔黄,则多为风热咳嗽;如口鼻干燥,咳嗽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,则多为风燥咳嗽;如久咳咽干,则可能是阴虚咳嗽。
(2)看痰质
如痰粘稠,不易咯出,色偏黄,多属于肺热;如痰偏稀,泡沫多,色偏白,多属于肺寒;痰少质黏色白,或痰中带血丝,伴声音逐渐嘶哑,口干咽燥,多属于肺阴不足。
对症治咳嗽,效果才显著
1、风寒咳嗽
食疗:生姜水
材料:生姜10-15克、红糖适量。
做法:生姜片下锅煮10-15分钟,加适量红糖。
功效:生姜,味辛,性温,有温中止呕、温肺止咳之效。红糖可益气养血,健脾暖胃,驱风散寒。
中成药:小青龙合剂
药物成分:麻黄、桂枝、白芍、干姜、细辛、炙甘草、法半夏、五味子。
功能主治:解表化饮,止咳平喘。
使用方法:口服。一次10~20mL,一日3次。用时摇匀。
2、风热咳嗽
食疗:芹菜瘦肉粥
材料:大米适量、芹菜根20克、瘦肉200克
做法:以粳米、瘦肉煮稀粥,粥成入芹菜根稍煮即可。
功效:芹菜可清热解毒,清肺润燥,缓解咽痛、黄痰等热咳症状。
中成药:桑菊感冒片
药物成分:桑叶、菊花、连翘、薄荷素油、苦杏仁、桔梗、甘草、芦根;辅料为蔗糖、硬脂酸镁。
功能主治: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。
使用方法:口服。一次4~8片,一日2~3次。
3、阴虚燥咳
食疗:川贝蒸梨
材料:雪梨1个、川贝5克
做法:将梨肉掏空切块,放入川贝及适量冰糖,大火蒸45分钟。
功效:雪梨润肺止咳,生津利咽。川贝化痰止咳,清热散结。两者同蒸可减少阴液不足引起的咳嗽症状。
中成药:二母宁嗽丸
药物成分:川贝母、知母、石膏、炒栀子、黄芩、蜜桑白皮、茯苓、炒瓜蒌子、陈皮、麸炒枳实、炙甘草、五味子(蒸);辅料为赋形剂蜂蜜。
功能主治:清肺润燥,化痰止咳。
使用方法:口服。一次1丸,一日2次。
4、穴位按揉
中府穴
位置:胸前壁外上方,第一肋骨下缘的凹陷中。
方法:用拇指或中指轻轻向下按揉或环形按揉中府穴约2分钟,以局部酸胀感向胸部发散为佳。
天突穴
位置: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。
方法:用大拇指轻轻地向下、向内按摩天突穴约2分钟,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。
列缺穴
位置:两手虎口交叉,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腕关节上,食指尖下凹陷处,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。
方法:用大拇指轻揉,或掐按列缺穴,此时可舌顶上颚,待口中有津液产生为佳。
咳嗽,背后的问题也不简单
01、病因辨证
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。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脏;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,内邪伤肺。
(1)外感咳嗽,多是新病,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较短,多数为几天至半个月。常常在不慎受凉后突然发生,伴随有鼻塞流涕、恶寒发热、全身酸痛等症状,当然也有部分咳嗽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误治,延续时间较长,但只要还存在中医所说的表证,如咽痒、恶风寒、鼻塞流涕等,就仍然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。
(2)内伤咳嗽,多是宿疾,起病较为缓慢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”的理论。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不仅是肺出现问题才会导致咳嗽,身体的其他脏腑病变也会引起咳嗽。因为肺主气,朝百脉,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肺,致肺失宣降,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。如脾虚生痰,痰湿上犯肺;肝火上冲,气逆犯肺;肾虚水泛,寒水射肺等,皆会引起咳嗽。由其他脏腑病变引起的内伤咳嗽病史较长,属邪实正虚,一般没有咽痒的感觉。
02、六经辨证
《伤寒杂病论》首创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,根据六经病的提纲和特点,进行归纳总结以明确咳嗽的六经归属。
01、太阳病咳嗽
近期昼夜温差大,易风邪入侵。早期新起咳嗽多考虑为太阳病咳嗽。
太阳病寒咳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、身疼腰痛、骨节疼痛、恶风无汗伴喘咳。中药方首选麻黄汤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
若出现干呕发热而无口渴、小便不畅、小腹胀满的症状,则为外感风寒,内有水饮所致。中药方首选小青龙汤。
若主要症状为咳喘、胸闷、头痛、汗出恶风,则为太阳中风表虚咳嗽证,中药方首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。
若出现咳嗽喘逆、胸满烦躁、咽痛、痰多的症状,则为外寒内热的“寒包热“咳嗽,属太阳阳明合病,中药方可用厚朴麻黄汤温肺降逆、宣肺散寒。
02、阳明病咳嗽
若表邪未解,入里化热,则发为阳明病热咳。常见症状包括头眩、无恶寒、咽痛、大便不畅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中药方首选麻杏石甘汤泻热除满。当邪热从大便而去,咳嗽也自可消缓。
03、少阳病咳嗽
若外邪仍未祛,则邪处于半表半里之间,发为少阳阳明证。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、大便不畅。中药方首选大柴胡汤和解少阳,内泻热结。
04、太阴病咳嗽
久病中阳不足则内伤生冷。或太阳病误用寒凉药物致邪陷太阴,损伤脾阳,脾失健运,痰湿内生。痰浊停肺,肺失宣降,则发为咳嗽。中药方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,以温肺散寒,蠲饮止咳。

    文章标签:
      呼吸道疾病高发,呼吸道,咳嗽
    相关推荐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