柘木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来源】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。
【植物形态】柘树(《救荒本草》),又名:柘(《诗经》),柘桑(《淮南子》高诱注),文章树(《清异录》),灰桑树(《湘阴县志》),柘子,野梅子、野荔枝、老虎肝、黄桑、黄了刺、刺钉、黄疸树、山荔枝、痄腮树、痄刺、九重皮、大丁癀。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8米以上。小枝黑绿褐色,光滑无毛,具坚硬棘刺,刺长5~35毫米。单叶互生,近革质,卵圆形或倒卵形,长5~13厘米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先端钝或渐尖,全缘或3裂,上面暗绿色,下面放绿色;幼时两面均有毛,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,余均光滑无毛;基部3出脉,侧脉4~5对;叶柄长约1厘米,略有毛;托叶小,分离,侧生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皆成头状花序,具短梗,单一或成对腋生;雄花被4裂,苞片2或4,雄蕊4,花丝直立;雌花被4裂,花柱1。聚花果近球形,径约2.5厘米,红色,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。花期6月。果期9~10月。
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、坡地、丘陵及溪旁。分布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穿破石),树皮或根皮(柘木白皮)、茎叶(柘树茎叶)、果实(柘树果实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妇人崩中血结,疟疾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【选方】①治月经过多:柘树、马鞭草、榆树。水煎兑红糖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洗目令明:拓木煎汤,按日温洗。(《海上方》)
③治飞丝入目:柘树浆点(目)了,绵裹箸头,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。(《医学纲目》)
柘木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柘木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。 【植物形态】柘树(《救荒本草》),又名:柘(《诗经》),柘桑(《淮南子》高诱注),文章树(《清异录》),灰桑树(《湘阴县志》),柘子,...
相关推荐
-
栀子花根
栀子花根 (《分类草药性》) 【来源】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栀子"条。 【性味】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苦。" ②...
-
柘耳
柘耳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柘黄。 【来源】为寄生于柘树上的木耳。植物形态参见"木耳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肺痈咳嗽,脓血...
-
柘树果实
柘树果实 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佳子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桑科植物柘树,详"柘木"条。 【采集】9~10月采。 【...
-
栀子叶
栀子叶 (《本草求原》) 【异名】黄枝叶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叶。植物形态详"栀子"条。 【化...
-
桂子
桂子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天竺桂实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桂皮条。 【...
-
无名木皮
无名木皮 (《海药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漆树科植物先名木的树皮。植物形态详"无名子"条。 【性味】《海药本草》:"辛,大温...
-
沙枣
沙枣 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银柳、红豆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 【来源】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...
-
毛大丁草
毛大丁草 (《中国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小一枝箭(《滇南本草》),一枝香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兔耳风、毛耳风(《草木便方》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栀子花根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