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蟑螂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蟑螂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蜚、新挝(《尔雅》),蜚蠊(《本经》),飞现(《广雅》),负盘(《尔雅》郭瑛注),石姜,滑虫(《唐本草》),茶婆虫、香娘子(《纲目》),赃郎(《纲目拾遗》),偷...

蟑螂
(《纲目拾遗》)

【异名】蜚、新挝(《尔雅》),蜚蠊(《本经》),飞现(《广雅》),负盘(《尔雅》郭瑛注),石姜,滑虫(《唐本草》),茶婆虫、香娘子(《纲目》),赃郎(《纲目拾遗》),偷油婆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酱虫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黄贼(《陆川本草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蜚蠊科昆虫东方蠊等的全虫。

【动物形态】东方蠊
体椭圆形,背腹扁平,长约2.5厘米,深褐色,有油状光泽。头部向腹面弯曲,大部分隐在前胸下面;头小,复眼1对,单眼2个,口器咀嚼式;触角甚长,丝状,环节圆筒形,约有100余节。前胸背板甚大,中,后胸较小;雄虫有短翅2对,仅掩盖腹部约2/3;雌虫的翘退化,前翅仅呈现2小片,后翅消失。足3对,多毛,胫节及跗节皆长。跗节分为5节,具2爪。腹部10节,末端有尾须1对。不完全变态;初孵的幼虫色白,经一次蜕变而成褐色之稚虫,复经5次蜕变而成成虫。
多栖于人家灶间内,昼隐夜出,喜食菜、饭及液体食物,取食时,每排出粪便及分泌恶臭的液体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
此外,常见的尚有美洲蠊及澳洲蠊等种。体大,均呈暗褐色,雌雄都有翅。

【采集】全年均可捕捉。沸水烫死,洗净,焙干。

【化学成分】东方蠊、美洲蠊等的坚韧而有强抗药性的表皮,含有巩膜质。巩膜质是蟑螂用其自身产生的水溶性蛋白质与醌之类鞣成的物质,其制造过程,基本上与用皮和鞣酸制革相似而较复杂。蟑螂的卵巢亦有巩膜质,其产生方式亦与表皮相同。表皮又含甲壳质,它是氨基已经乙酰化的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类,实际在表皮内,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;美洲蠊表皮的壳质化的部分,含壳质22%,在内表皮约含60%。表皮表面尚有蜡层,如此更增强表皮的避水能力与抗药性。此蜡层为蜡与一种溶剂所成,例如美洲蠊,此蜡是熔点56℃,分子量在300~350之间的蜡,溶剂在常温是液体,分子量在120~170之间。此外,在表皮中尚有少量类似虫胶的物质存在。

美洲蠊的肌肉水解,生成亮氨酸,苯丙氨酸,缬氨酸-蛋氨酸、酪氨酸、脯氨酸、丙氨酸、谷氨酸-苏氨酸、甘氨酸-丝氨酸、精氨酸、组氨酸、赖氨酸-胱氨酸。美洲蠊的红肌比白肌较富于细胞色素;其肌肉带红色,认为是由于细胞色素a,b及c所致;红髋肌中的辅酶A,比白肌大4.5倍;体中能合成甾醇,并不用油酸、棕榈酸、三油酸甘油酯及香猫酮为原料,亦不因饲以胆甾醇而增其甾醇含量;体中胆甾醇的周转,较哺乳动物迟缓。

东方蠊的精化酶有蛋白酶、淀粉酶、酯酶、二肽酶、地衣酶、麦芽糖酶等。澳洲蠊消化道有酯酶、蛋白酶、淀粉酶,但显然不存在乳糖酶、纤维素酶及胃蛋白酶,东方蠊背部、尾部分泌一种带绿色粘液,干燥后成赭色无定形块,其中含多量蛋白质。此外尚含碳水化物、灰分等;蛋白质水解;生天门冬氨酸、谷氨酸、丝氨酸、甘氨酸等约10种氨基酸。视网膜杆含一感光色素,可能即是视紫红质。

蟑螂的马尔皮基氏系是一分泌器官而兼贮藏维生素的器官;例如美洲蠊此系贮藏维生素B1、B2(有游离与结合二型)、烟酸、泛酸、抗坏血酸。东方蠊雄者含维生素B2_11.5微克/克,雌者6.43微克/克;两性皆含多数的黄素单核甙酸;除B2外,尚有两个为量较多的类似物质。

【性味】咸,寒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咸,寒。"

②《别录》:"有毒。"

③《唐本草》:"辛辣。"

【功用主治】破瘀,化积,消肿,解毒。治百瘕积聚,小儿疳积,疔疮,喉蛾,痈肿,蛇虫咬伤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血瘀百坚,寒热,破积聚,喉咽闭。"

②《别录》:"通利血脉。"

③《唐本草》:"下气。"

④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一切饮食诸毒。同蜈蚣捣烂包鱼口,消疮,敷结毒,治喉蛾。"

⑤《陆川本草》):"驱风解热,通血脉。治小儿伤风感冒(煎水服),并治偏身不遂(与瘦肉捣肉饼蒸服),肿疡(外敷)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只;或焙干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
【选方】①治儿疳初起:蟑螂,去头、足、翅,新瓦焙干,常与食之。(《百草镜》)

②治臌胀:蟑螂一个(焙干),萝卜子一撮。共炒为末,好酒吞。(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

③治疔疮:蟑螂大者七个,去头、足,壳,将砂糖少许,同捣烂,敷疔四围,露出头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④解诸疔毒:灶上红蟑螂五个。研烂,热酒冲服。取汗为度。(《养素园传信方》)

⑤治喉蛾:偷油婆、人指甲(煅)、开喉箭。为末吹喉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⑥治白火丹:蟑螂,瓦上焙干,为末,白滚汤服一、二个。兼治疔疮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⑦治对口:桂州荔枝肉二、三枚,蟑螂二、三个。同捣如泥,敷,露头。(《慈航活人书》)

⑧治无名肿毒:蟑螂十个,盐一撮。同捣烂敷之,留头。(《慈航活人书》)

⑨治吐血:蟑螂五个,止去翅净,在火盆净瓦上焙干,为末,用湿腐皮包一个,滚汤吞下。每日如此,吞五日,不可间断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⑩治梅毒:偷油婆、蛞蝓。焙焦,研末,兑猪胆汁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⑾治蜈蚣及蛇、虫咬伤:偷油婆、剪刀草、海椒叶。共捣绒涂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中药大全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樟柳头

      樟柳头 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 【异名】白石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广东商陆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...

    • 蚱蝉

      蚱蝉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鸣蜩(《诗经》),五、马蜩(《尔雅》),螃(《方言》),鸣蝉(《唐本草》),秋蝉(《圣惠方》),蜘祥...

    • 皂荚子

      皂荚子 (《雷公炮炙论》) 【异名】皂角子(《千金方》),皂子、皂儿(《博济方》),皂角核(《妇人良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...

    • 樟树皮

      樟树皮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香樟树皮(《玉局方》),樟皮(《纲目拾遗》),樟木皮(《生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...

    • 鲛鱼胆

      鲛鱼胆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胆。动物形态详"鲛鱼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食疗本草...

    • 女贞皮

      女贞皮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女贞树皮(《本草蒙筌》)。 【来源】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树皮。植物形态详"女贞子"条。 【...

    • 野大豆藤

      野大豆藤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捞豆的茎、叶及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捞豆(《救荒本草》),又名:野毛...

    • 枫香树皮

      枫香树皮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枫皮(《本草拾遗》),枫香木皮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皮,植物形态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樟柳头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