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蚱蝉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蚱蝉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鸣蜩(《诗经》),五、马蜩(《尔雅》),螃(《方言》),鸣蝉(《唐本草》),秋蝉(《圣惠方》),蜘祥(《七修类稿》),蚱祥(《中药志》),知了(《江苏药材志》)。 【来...

蚱蝉
(《本经》)

【异名】鸣蜩(《诗经》),五、马蜩(《尔雅》),螃(《方言》),鸣蝉(《唐本草》),秋蝉(《圣惠方》),蜘祥(《七修类稿》),蚱祥(《中药志》),知了(《江苏药材志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全虫。

【动物形态】黑蚱
雄虫体长而宽大,长4.4~4.8厘米,翅展12.5厘米,雌虫稍短;黑色,有光泽。头部横宽,中央向下凹陷,颜面顶端及侧缘淡黄褐色。复眼1对,大而横宽,呈淡黄褐色;单眼3个,位于复眼中央,排列呈三角形。触角短小,位于复眼前方。前胸背板两侧边缘略扩大,中胸背板有2个隐约的中央线状淡赤褐色的锥形斑。翅2对,透明有反光,翅脉显明,前缘淡黄褐色,翅基室1/3为黑色,亚前缘室呈黑色,并有一淡黄褐色斑点。后翅基部2/5为黑色。雄虫具鸣器,雌虫则无。足3对,淡黄褐色,腿节上的条纹、胫节基部及端部均黑色。腹部各节黑色,末端略尖,呈钝角。雄虫腹盖发达,不及腹部的一半,外缘呈弧形隆起;腹盖的外缘与后缘、各腹节的后缘以及分布在腹面分散的点,均为淡黄褐色。雌虫腹盖不发达,产卵器显著。
生活史长,一个世代要经12~13年。若虫进入土内,吸取树根汁液,经几次蜕皮羽化为成虫。成虫多栖于柳、插、枫杨及苹果、梨、桃、杏等阔叶树木上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
本昆虫的蜕壳(蝉蜕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6~7月间捕捉,捕得后蒸死,晒干。

【性味】咸甘,寒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咸,寒。"

②《别录》:"甘,无毒。"

【归经】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太阴、足厥阴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熄风,镇惊。治小儿惊风,癫痫,夜啼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小儿惊痫,夜蹄,癫病,寒热。"

②《别录》:"主惊悸,妇人乳难,胞衣不出,又堕胎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主小儿惊哭不止,杀疳虫,去壮热,治肠中幽幽作声。"

④《唐本草》:"主小儿痫绝不能言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个;或入丸、散。
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风热惊悸:蚱蝉半两(去翅、足,微炒),茯神半两,龙齿三分(细研),麦门冬半两(去心,焙),人参三分(去芦头),钩藤三(二)分,牛黄二钱(细研),蛇蜕皮五寸(烧灰),杏仁二分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。捣罗为散。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,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蚱蝉散)

②治小儿初生百日内发痫:蚱蝉(煅)、赤芍药各三分,黄芩二分。为末。水一小盏,煎至五分,去滓服。(《普济方》蚱蝉散)

③治诸风痫,胸中痰盛:干蚱蝉七枚(微炙),白藓皮一两,钩藤、细辛(去土)、川芎(锉,微炙)、天麻、牛黄(别研)各一分,蛇蜕五寸许(炙令黄)。上捣罗为末,同牛黄拌匀。每服一钱,水八分,入人参、薄荷各少许,煎五分,去滓,稍热服。(《普济方》蚱蝉汤)

④治小儿天钓,眼目搐上,筋脉急:蚱蝉一分(微炒),干蝎七枚(生用),牛黄一分(细研),雄黄一分(细研)。上药细研为散。不计时候,以薄荷汤调下一字,量儿大小加减服。(《圣惠方》蚱蝉散)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皂荚子

      皂荚子 (《雷公炮炙论》) 【异名】皂角子(《千金方》),皂子、皂儿(《博济方》),皂角核(《妇人良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...

    • 樟树皮

      樟树皮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香樟树皮(《玉局方》),樟皮(《纲目拾遗》),樟木皮(《生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...

    • 蚱蜢

      蚱蜢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直螽(《诗经》),蠜(《尔雅》)。 【来源】为蝗科昆虫稻蝗等的干燥全虫。 【动物形态】稻蝗 体长...

    • 窄叶飘带草

      窄叶飘带草 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飘带草。 【来源】为伞形科植物窄叶柴胡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窄叶柴胡 草...

    • 红对节子

      红对节子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来源】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娠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卵叶荚娠,又名:藤草、高梁花。 直立灌木...

    • 茅草箭

      茅草箭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异名】茅灵芝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秋鹅观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秋鹅观草 多年生草本...

    • 木鳖子

      【中文名】木鳖子(《开宝本草》) 【类别】种子类 【异名】木蟹(《开宝本草》),土木鳖(《医宗金鉴》),壳木鳖(《药材资料...

    • 胡燕卵

      胡燕卵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卵。 【动物形态】金腰燕,又名:胡燕、夏候(陶弘景),赤腰燕、巧燕、花燕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皂荚子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