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鼍甲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鼍甲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跄鱼甲(《本经》)。 【来源】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鳞甲。 【动物形态】扬子鳄,又名:跄鱼(《本经》),鼍(陶弘景),土龙(《续博物志》),鼍龙(《纲目》),猪...

鼍甲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
【异名】跄鱼甲(《本经》)。

【来源】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鳞甲。

【动物形态】扬子鳄,又名:跄鱼(《本经》),鼍(陶弘景),土龙(《续博物志》),鼍龙(《纲目》),猪婆龙。
形如蜥蜴而体极长大,大者全长达2米余。全体被有鳞甲。头部扁平;吻短而宽,钝圆;上颌海侧有圆锥状齿18枚,下颌海侧齿为19枚。眼大,有上下眼睑及瞬膜,瞳孔垂直。耳孔呈裂缝状,有瓣膜可合闭。鼻孔1对,开口于吻前端上方,有活瓣,能自由开闭。颈部较细,有2对具纵棱的鳞片。躯干部较扁平。背面近黑绿色,散有黄色斑纹,背部由前至后有17排矩形鳞片,横贯于背部的有6行,鳞上有纵棱。腹面灰色。腹部鳞片28排,略成矩形。前肢5指,无蹼;后肢较长,具4趾,趾间有蹼;指、趾端均有爪。尾长而侧扁,有灰黑色相间的环纹,近尾端甲片锋利。
栖于江河沿岸,掘穴而居。以鱼、蛙、鼠、龟、鳖及鸟类等动物为食。10月至翌年3月底冬眠,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一带。

本动物的肉(鼍肉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炮制】《纲目》:"酥炙或酒炙用。"

【性味】辛,温,有毒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辛,微温。"

②《别录》:"有毒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甘,平。有小毒。"

④《纲目》:"酸,微温,有毒。"

【功用主治】逐瘀,消积,杀虫,治百瘕积聚,崩中带下,疮疥,恶疮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心腹百瘕、伏坚、积聚、寒热,女子崩中下血五色,小腹阴中相引痛,疮疥死肌。"

②《别录》:"主五邪涕泣时惊,腰中重痛,小儿气癃,眦溃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治妇人带下,除腹内血,积聚伏坚相引结痛。"

④《本草拾遗》:"主恶疮,腹内百瘕。""炙烧浸酒,主瘰疬,杀虫,瘘疮,风顽疥瘙。功用同鳖甲。"

⑤《日华子太草》;"治齿疳匿宣露。"

⑥《纲目》:"治阴疟。"

⑦《本草图经》:"皮及骨,烧灰研末,米饮服,主肠风痔疾。甚者加入红鸡冠花末,白矾灰末和之,空腹服。"

【宜忌】《本草经集注》:"蜀漆为之使。畏狗胆、甘遂、芫花。"

【名家论述】《纲目》:"鼍甲,所主诸证,多属厥阴,其功只在平肝木、治血、杀虫也。《千金方》治风癞有鼍甲汤;今药肆多悬之,云能辟蠹,亦杀虫之意。"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鼍肉

      鼍肉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肉。动物形态详"鼍甲"条。 【性味】①《纲目》:"甘,有小毒。" ②《医林纂...

    • 挖耳草2

      挖耳草2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一支箭。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紫背黄芩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紫背黄芩 多年生...

    • 瓦楞子

      瓦楞子 (《本草备要》) 【异名】蚶壳(《本草拾遗》),瓦垄子(《丹溪心法》),蚶子壳(《本草蒙筌》),魁蛤壳(《品汇精要》...

    • 乌柏木根皮

      乌柏木根皮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卷根白皮(《草木便方》),卷子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乌臼(《摘元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大戟科...

    • 龙利叶花

      龙利叶花 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 【来源】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花蕾,植物形态详"龙利叶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南宁市药物志》...

    • 黔桂醉魂藤

      黔桂醉魂藤 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 【异名】野豇豆、老鸦花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萝藦科植物黔桂醉魂藤的根或全...

    • 金刀菜

      金刀菜 (《湖南药物志》) 【异名】珍珠风、臭常山。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广东紫珠的茎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广东紫珠 灌...

    • 白花丹

      白花丹 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 【异名】山坡芩、假茉莉、总管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千里及、乌面马(《植物名汇》),白雪花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鼍肉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