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丛枝蓼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丛枝蓼 (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) 【异名】水红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 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丛枝蓼,又名:簇蓼。 平卧或斜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近基...

丛枝蓼
(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)

【异名】水红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。

【植物形态】丛枝蓼,又名:簇蓼。
平卧或斜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近基部多分枝,无中央茎的区别。单叶,互生,通常卵形,有时呈披针形,两端狭尖,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,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;托鞘有缘毛。穗状花序,通常顶生或腋生,花穗细弱,具稀疏的小花,生在下部的间断不连;花被粉红色或白色;苞片漏斗状,绿色,无毛,通常具粉红色的边缘,上有缘毛。瘦果,卵形有3棱,黑色而光亮,包于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9~10月。
生于溪边或阴湿处。分布我国南北各地。

【功用主治】治腹痛泄泻,痢疾。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用)。

【选方】治急性胃肠炎:鲜吹风散(木兰科植物异形南五珠子藤)三十公斤,辣蓼草五公斤,加水至一百二十六公斤,煎熬浓缩至四十二公斤,加2%尼泊金作防腐剂。每服10~20毫升,每日取三至四次,儿童减半。(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)

【临床应用】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
用100%辣蓼煎剂,成人每次60毫升,日服3次;小儿按体重服10~30毫升,每日3次。待体温下降至正常,临床症状消失后再续服2~3天停药。一般7天为一疗程。治疗54例,其中成人32例,小儿22例。成人组体温下降主正常所需时间最短30小时,最长4天;小儿组体温平均在36小时左右下降至正常。各种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,成人组为3天,小儿组为2.5天;大便性状的改善较临床症状为晚,在体温下降及其他症状消失后,稀便仍可持续2~3天。全组病例大便培养阳性者共20例(其中弗氏杆菌18例,宋氏杆菌2例),治疗后复查全部阴性,转阴时间平均4~5天。成人32例全部治愈,无1例复发。小儿18例痊愈,4例显著好转。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?木白皮

      ?木白皮 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五加科植物?木树皮的韧皮部。 【植物形态】?木(《本草拾遗》),又名:鹊不踏(《纲...

    • 刺玫花

      刺玫花 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刺莓果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月经过多,...

    • 刺蜜

      刺蜜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羊刺蜜(《北史》),草蜜、给敦罗(《本草拾遗》),刺糖、骆驼刺糖(《新疆药材》),阳塔克西...

    • 刺莓果

      刺莓果 (《黑龙江中药》) 【异名】蔷薇果(东北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山刺玫,又名:刺玫...

    • 刺菱根

      刺菱根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刺菱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利水通淋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...

    • 布荆

      布荆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五指疳、五指风、山紫荆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梅哈忍(傣名)。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...

    • 臭牡丹

      臭牡丹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大红袍、臭八宝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矮童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大红花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...

    • 川层草

      川层草 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 【异名】献鸡尾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舟山碎米蕨、细凤尾草、凤凰路鸡、铁线路鸡(《湖南药物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?木白皮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