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皮
(《本经》)
【异名】白桐皮(《药性论》),水桐树皮(《濒湖集简方》),桐木皮(《纲目》)。
【来源】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①泡桐(《纲目》),又名:白桐(陆玑《诗疏》),椅桐(陶弘景),黄桐(《本草图经》),白花桐(陈翥《桐谱》),花桐(《品汇精要》)。
落叶乔木,高可达15米。树皮灰褐色,平滑;小枝粗壮,褐色,光滑。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10~15厘米,基部心形,先端尖或渐尖,全缘,上面初有短星状毛,瞬即光滑,下面密生灰黄色星状茸毛,脉光滑;叶柄长6~12厘米,有毛。花序圆锥状;花大,长达10厘米;萼卵状钟形,密被星状绒毛,5深裂,管部瞬即光滑,裂片肥厚而顶端稍尖,具宿存茸毛;花冠白色,内面有紫色斑点,管长7厘米,直径达4厘米,外面有星状毛,裂片几为四方形,上唇者较狭,下唇者较宽,端均有啮痕状齿或凹头;雄蕊4,2强,隐于花冠筒内,不具退化雄蕊;子房2室,花柱细长,内弯。蒴果本质,长圆形,长达7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而有翅。花期2~3月。果期8~9月。
多为栽培,分布山东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②毛泡桐,又名:紫花桐(陈翥《桐谱》),冈桐(《纲目》),日本泡桐。
叶全缘或具3~5浅裂。花外面淡紫色,有毛,内面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蒴果先端锐尖,长约2.3厘米。
分布东北,华东、华中及西南等地区。
以上两种植物的嫩根或根皮(桐根)、木部(桐木)、叶(桐叶)、果实(泡桐果)、花(泡桐花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毛泡桐树皮含丁香甙0.3%。
【功用主治】治痔疮,淋病,丹毒,跌打损伤。
①《本经》:"主五痔,杀三虫。"
②《别录》:"疗奔豚气病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治五淋,沐发去头风,生发滋润。"
④《纲目》:"治恶疮,小儿丹毒,煎汁涂之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汁涂。
【选方】①治伤寒已六、七日,热极,心下烦闷,狂言,欲起走:桐皮削去上黑者,细擘之,长断,令四寸一束,以酒五合,水一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之,当吐下青、黄汁数升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②治跌扑伤损:水桐树皮(去青留白),醋炒捣敷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桐皮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桐皮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白桐皮(《药性论》),水桐树皮(《濒湖集简方》),桐木皮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。 【植物形态】①泡桐(《纲目》),又名:白桐(陆...
相关推荐
-
桐
桐 【释名】 白桐、黄桐、泡桐、椅桐、荣桐。 【气味】 苦、寒、无毒。 【主治】 1、手足浮肿。用桐叶煮汁浸泡,同时饮...
-
土连翘1
土连翘1 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 【别名】甲橡旺秋(藏名)。 【来源】为藤黄种植物土连翘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土连翘 灌木...
-
桐油
桐油 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桐子油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。植物形态详"油桐子"条。...
-
土连翘2
土连翘2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别名】梅宋戈(傣名)。 【来源】为茜草种植物土连翘的树皮。 【植物形态】土连翘 乔木...
-
大腹皮
大腹皮 (侯宁极《药谱》) 【异名】槟榔皮(孙思邈),大腹毛(《医林纂要》),茯毛(《会约医镜》),槟榔衣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...
-
狗脑
狗脑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狗脑髓(《医学入门》)。 【来源】为犬科动物狗的脑髓,动物形态详"狗肉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脑的...
-
黑三棱
黑三棱 【释名】 京三棱、草三棱、鸡爪棱、黑三棱、石三棱 【气味】 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 【主治】 1、症瘕鼓胀,用三...
-
石蝴蝶
石蝴蝶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猫舌草、活血丹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蟑螂头、红叶脚趾草、脚趾叶、大青、五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桐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