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水银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水银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白澒(《淮南子》),姹女(《参同契》),汞(《别录》),铅精、流珠、赤汞、砂汞(《石药尔雅》),灵液(《纲目》),活宝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 【来源】为一种液态金属...

水银
(《本经》)

【异名】白澒(《淮南子》),姹女(《参同契》),汞(《别录》),铅精、流珠、赤汞、砂汞(《石药尔雅》),灵液(《纲目》),活宝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
【来源】为一种液态金属。主要由辰砂矿炼出,少数取自自然汞。

【矿物形态】①辰砂,详"朱砂"条。

②汞
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小珠,在-39℃时成等轴晶系之八面体,在350℃挥发成气体。固体时的条痕为银白色,具光亮的金属光泽。比重13.6(液体时)。易挥发。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,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。

【采集】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,置炉中通空气(或加石炭及铁质)加热蒸馏,再经过滤而得。自然汞不甚多见。

【药材】在常温下为不透明的重质液体,全体呈银白色,微有亮光,极易流动或分裂为小球,流过处不留污痕,遇热易挥发。以银白色、光亮、流动灵活、在纸面流过处无痕迹者为佳。不溶于水、乙醇、盐酸。能溶于硝酸、热浓硫酸中,形成汞盐。加白垩或脂肪可研至极细。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。
产贵州、广西,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【炮制】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。
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在朱砂中产出者,其水银色欲红,收得后,用葫芦盛之,免致遗失。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,其毒自退。若修十两,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,和合煮足为度。"

【性味】辛,寒,有毒。

①《本经):"味辛,寒。"

②《别录》:"有毒。"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肾经。

①《玉楸药解》:"入手少阴心、足少阴肾经。"
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肾二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杀虫,攻毒。治疥痹,梅毒,恶疮,痔瘘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疥、瘘、痂、疡、白秃,杀皮肤中虱,堕胎,除热,杀金、银、铜、锡毒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利水道,去热毒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天行热疾,催生,下死胎。治恶疮,除风,安神,镇心。"

④《本草衍义》:"治小儿惊热,涎潮。"

⑤《本草蒙筌》:"和大枫子研末,则杀疮虫;佐黄芩为丸。则绝胎孕。"

⑥《纲目》:"镇坠痰逆、呕吐、反胃。"

⑦《本草汇言》:"点搽杨梅恶疮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外用:和它药研末调敷。

【宜忌】大毒之品,不宜内服,孕妇尤忌。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,以免中毒。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畏慈石。"

②《药对》:"畏砒霜。"

③《本草拾遗》:"人患疮疥,多以水银涂之,性滑重,直入肉,宜慎之。"

④《本草经疏》:"头疮切不可用,恐入筋络,必缓筋骨,惟宜外敷,不宜内服。"

【选方】①治疥癣疮,经年不差:水银一两,白矾一两,蛇床子一两,雄黄一两,闾茹末一两。上药,入炼了猪脂半斤,都研侯水银星尽,便用敷之,日三两上。(《圣惠方》水银膏)

②治燥癣:水银、胡粉。研令调以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
③治热疮疥癣,痒痛不可忍者:水银、芜荑。酥和涂之。(《近效方》)

④治杨梅毒疮:水银、黑铅各一钱(结砂),黄丹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五分。为末,以纸卷作小拈,染油点灯,日照(熏)疮三次。(《纲目》)

⑤治痔,谷道中虫痒不止:水银、枣膏各二两。同研相和,拈如枣形状,薄绵片裹,纳下部。若痛者,加粉三大分作丸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
⑥治白癜风:水银拭之令热即消,数拭之,差乃止。(《千金方》)

⑦治腋下狐臭:水银,胡粉。上二味,以面脂研和涂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水芹

      水芹 (《千金翼本草》) 【异名】楚葵(《尔雅》),水?、水英(《本经》),芹菜(《尔雅》郭璞注),水芹菜(《滇南本草》),野...

    • 水蛇

      水蛇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公蛎蛇(陶弘景)。 【来源】为游蛇科动物水蛇的肉。 【动物形态】水蛇 全长25~7O厘米。尾短。鼻...

    • 水杨梅根2

      水杨梅根 (《浙扛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茜草科植物水杨梅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水杨梅"条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 【化学...

    • 水苏

      水苏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芥舍(《本经》),鸡苏(《吴普本草》),香苏、龙脑薄荷(《补缺肘后方》),芥苴、劳舍(《别录》...

    • 马牙半支

      马牙半支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马牙苋(《奇方类编》),酱瓣半支、旱半支(《百草镜》),酱瓣草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酱...

    • 黄水?叶

      黄水?叶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山炮次藤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山泡刺藤,又名:光叶高梁泡、倒盘龙、黄...

    • 合萌叶

      合萌叶 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。植物形态详合萌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痈肿,创伤出血。 【用法...

    • 斑地锦

      斑地锦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血筋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水芹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