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牙半支
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异名】马牙苋(《奇方类编》),酱瓣半支、旱半支(《百草镜》),酱瓣草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酱板豆草(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,铁梗半支、山半支(《纲目拾遗》),佛甲草、半支莲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豆瓣草、六月雪、狗牙瓣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仙人指甲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凹叶景天
多年生肉质草本,高10~17厘米。茎下部匍匐,节上生须根,上部直立,淡紫色,略呈四方形,棱钝,有槽,平滑。叶对生;倒卵形至倒卵状匙形,长约1~2.7厘米,先端圆,中间微凹,基部沿茎下伸,成半圆形耳垂,全缘,光滑,表面绿色,中肋基部微凹,顶端不显,背面中肋处为极细纵沟纹。复聚伞花序顶生;萼片5,绿色,匙形,长不到花瓣的1/2;花瓣5,黄色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约4毫米,先端尖锐;雄蕊10,花丝细长;心皮5,分离,基部微合,胚珠多数。蓇葖果。花期夏秋间。
生于田野向阳处及山野溪旁岩石上。分布华东、华中、西南等地。
此外,圆叶佛甲草亦同等入药,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叶的先端钝圆而不凹。分布于华东地区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收采。
【性味】酸,凉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性寒。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味酸,性凉,微毒。"
⑧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淡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解毒,止血,利湿。治痈肿,疔疮,吐血,衄血,血崩,带下,瘰疬,黄疸,跌扑损伤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消痈肿,治湿热,利水和血。治肠痈,痔漏,蛇咬,疔疽,便毒,风痹,跌扑,黄疸。擦汗斑尤妙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热解毒。治热病,吐血,衄血,下血,红崩及疮毒红肿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疮毒红肿:六月雪、芙蓉叶、鱼腥草。共捣绒敷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吐血,衄血:六月雪同猪肉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③治瘰疬:马牙半支作菜常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④治淋疾:芝麻一把,核桃一个,石上马牙苋。共捣烂,滚生酒冲服。(《奇方类编》)
⑤治水臌:酱瓣草捣,合麝香贴脐眼。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
⑥治疟:酱瓣豆草,略洗蒸熟,一日晒干,不干焙之,每斤配老姜一斤,磨细收贮。一日者一钱,二日者二钱,三日者三钱,酒凋服,服后次酒至醉。(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
⑦治急痧:酱瓣草阴干,每服三钱,水煎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⑧治狗咬:以酒洗净疮口血,捣酱瓣半支罨上。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备考】《纲目拾遗》:"马牙半支有二种,有红梗青梗之别。治妇人赤白带第一妙药。赤带用赤梗者,白带用白梗者。"
马牙半支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马牙半支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马牙苋(《奇方类编》),酱瓣半支、旱半支(《百草镜》),酱瓣草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酱板豆草(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,铁梗半支、山半支(《纲目拾遗》),佛甲...
相关推荐
-
马皮
马皮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马科动物马的皮,原动物详"马肉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圣惠方》:"治小儿赤秃,以赤马皮、...
-
马先蒿
马先蒿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马屎蒿(《本经》),马新蒿(陆玑《诗疏》),烂石草(《肘后方》),练石草(《别录》),虎麻(《唐...
-
马鬃
马鬃 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马髻毛(《别录》),马牦(《千金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马科动物马的鬃毛或尾毛。原动物详"马...
-
玛瑙
玛瑙 (《本草蒙筌》) 【异名】马脑(陆机《灵龟赋》),码瑙(《拾遗记》),文石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矿物石英的隐晶质变...
-
大青草
大青草 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 【异名】青泽兰、化痰清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 【来源】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全草。 【植...
-
鲤鱼脂
鲤鱼脂 (《实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。动物形态详"鲤鱼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市品鲤鱼l市斤含脂肪15.8克,即...
-
假耧斗菜
假耧斗菜 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小叶假耧斗菜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,叶矛对钩(藏名)。 【来源】为毛茛种植物假...
-
海虾
海虾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大红虾(《本草拾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龙虾等海产虾的肉或全体。 【动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马皮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