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桑耳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桑耳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桑菌、木麦(《别录》),桑上寄生(《证类本草》),桑?(《唐本草》),桑蛾、桑鸡(《广菌谱》)。 【来源】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。植物形态参见"木耳"条。 【性味】甘...

桑耳
(《本经》)

【异名】桑菌、木麦(《别录》),桑上寄生(《证类本草》),桑?(《唐本草》),桑蛾、桑鸡(《广菌谱》)。

【来源】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。植物形态参见"木耳"条。

【性味】甘,平。

①《别录》:"味甘,有毒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平。"

③孟诜:"寒,无毒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治肠风,痔血,衄血,崩漏,带下,妇人心腹痛。

①《本经》:"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,血病,百瘕积聚,阴痛,阴阳寒热,无子。"

②《别录》:"疗月水不调,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,益气不饥。其金色者治癖饮,积聚腹痛,金疮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能治风,破血,益力。"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肠风泻血,妇人心腹痛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【选方】①治留饮宿食:桑耳二两,巴豆一两(去皮)。五升米下蒸过,和枣膏捣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、二丸,取利止。(《范汪方》)

②治心下急痛:桑耳烧存性,热酒服二钱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③治少小鼻衄,小劳辄出:桑耳熬焦捣末,每发时,以杏仁大塞鼻中。(《肘后方》)

④治遗尿且涩:桑耳为末,每酒下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)

⑤治五痔:桑耳二两。捣细罗为散,每于食前,以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
⑥治崩中、带下:桑耳烧令黑,为末,酒服方寸匕,日二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⑦治血崩:桑耳(煅存性,研细)。香附(童便炒黑,研细)。每用桑耳灰二分,香附末三分,泼醋汤空心调服。(《本草经疏》)

⑧治咽喉痹痛:五月收桑上木耳,白如鱼鳞者,临时捣碎,绵包弹子大,蜜汤浸含之。(《便民图纂》)

【名家论述】《本经逢原》:"桑耳,善祛子脏中风热,不但主漏下血病,并可以治寒热积聚,积聚去,不难成孕。《本经》专取黑者达肾,赤者走肝,补中寓泻,泻中寓补之机,具见言外矣。其黄熟陈白者,止久泄,益气。金色者,治癖饮积聚,及肠风泻血,衄血,五痔下血,血痹虚劳,咽喉痹痛,一切血症咸宜用之。"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三七花

      三七花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 【来源】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三七"条。 【性味】甘,凉。 【功用主治】清...

    • 桑沥

      桑沥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桑油(《万氏家抄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,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。 【制法】《万氏家...

    • 桑寄生

      【中文名】桑寄生(《雷公炮炙论》) 【类别】茎藤类 【异名】茑(《诗经》),寓木、宛童(《尔雅》),桑上寄生、寄屑(《本经...

    • 桑皮汁

      桑皮汁 (《玉楸药解》) 【异名】桑汁、桑白汁(《肘后方》),桑木汁(《圣惠方》),桑皮中白汁(《本草图经》)。 【来源】为...

    • 千针万线草

      千针万线草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麦参、筋骨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大鹅肠菜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 【来源】为石竹科植物...

    • 黄颔蛇头

      黄颔蛇头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头部。动物形态详"黄颔蛇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"主久疟及小...

    • 马乳

      马乳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来源】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。原动物详"马肉"条。 【性味】甘,凉。 ①《别录》:"冷。" ②《药性...

    • 秦艽

      【中文名】秦艽(《本经》) 【类别】根类 【异名】秦胶(《本草经集注》),秦纠(《唐本草》),秦爪(《四声本草》),左秦艽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三七花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