箬叶
(《纲目》)
【异名】辽叶(《纲目》)。
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箬竹,又名:篃竹。
秆高约75厘米。直径4~5毫米,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扁平,节间长2.5~5厘米,中空极小;秆环殊少隆起乃至不可触知;箨鞘长20~25厘米,宿存性,枯萎后呈暗草黄色,稀具小横脉,故局部地呈方格子状,无毛,惟下部边缘具柔软之褐色纤毛,呈流苏状,至于为下方箨所包被着的部分则具绒毛;箨舌顶端呈弧形。两侧各具少数繸毛;箨叶的大小多变化,形甚窄,有时可长逾5厘米,有部分方格状小横脉。秆上每节生枝条1枚(稀有2枚者)。叶在成长植株上弯作弧形,叶片作长披针形,大者长达45厘米以上,宽可逾10厘米,先端渐尖,延伸成一细尖头;上面绿色,有光,下面灰绿色,散生锯色短柔毛;中脉宽而隆起,黄白色,在叶背面沿中脉之一侧生有一行毡毛,次脉有时可多至15乃至18对,小横脉极明显;叶基急收缩,叶缘有尖锐小锯尖;叶柄健壮而带微紫色。花序未见。
分布长江流域等地。
本植物的叶基部(箬蒂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寒,无毒。"
【归经】《得配本草》:"入手太阴,兼足厥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止血,解毒消肿。治吐血,衄血,下血。小便不利,喉痹,痈肿。
《纲目》:"治男女吐血,衄血,呕血,咯血,下血。并烧存性,温汤服一钱匕。又通小便,利肺气,喉痹,消痈肿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煅存性入散剂。外用:煅存性研末作吹药。
【选方】①治肺痈鼻衄:白面、箬叶灰各三钱。上二味研令匀,分为二服,食后井华水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玉尘散)
②治经血不止:蚕纸(不计多少烧灰)、箬叶(烧灰)。上二味等分研匀,每服二钱匕,温酒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二灰散)
③治脏毒下血,久远不瘥者:茶篰篛叶烧成黑灰,研罗极细,入麝香少许,空心糯米饮调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④治小便先涩后不通:干篛叶(烧灰)、滑石半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三钱许,米饮调下,空服。(《指南方》篛叶散)
⑤治咽喉闭痛:辽叶、灯心草烧灰,等分吹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箬叶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箬叶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辽叶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箬竹,又名:篃竹。 秆高约75厘米。直径4~5毫米,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扁平,节间长2.5~5厘米,中...
相关推荐
-
三楞筋骨草
三楞筋骨草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高秆珍珠茅 多年生草本,高60~...
-
散血莲
散血莲 (《湖南药物志》) 【异名】活血莲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眉风草(《贵州草药》),大叶凤凰尾巴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...
-
肉桂油
肉桂油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桂皮油(《中国药典》)。 【来源】为用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、枝、叶经蒸馏所得的芳香油。...
-
赛莨菪
赛莨菪 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山烟、唐古特山莨菪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赛莨菪的根。 【植...
-
花被单
花被单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异名】刀口药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乳肿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报春花科植物假半...
-
对马耳蕨
对马耳蕨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小叶金鸡尾巴草。 【来源】为鳞毛蕨种植物对马耳蕨的全草及根茎。 【植物形态...
-
刘寄奴
刘寄奴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金寄奴(《日华子本草》),乌藤菜(《通志》),六月雪、九里光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白花尾、...
-
多穗石柯叶
多穗石柯叶 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 【异名】甜茶。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多穗柯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多穗柯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三楞筋骨草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