荞麦七
(《陕西中药志》)
【异名】白药子、石天荞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红要子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翼蓼
多年生木质藤本。茎长数米,下部分节。淡紫红色,上部不分节,绿色。叶互生,心状三角形,或心状卵形,长4~8厘米,宽3~5厘米,先端尾尖,基部凹入,两侧基脚呈耳形或圆形,全缘,脉上微有毛;叶柄长3~8厘米,红色;具托叶鞘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为单被花;萼黄绿色,卵圆形,长约3毫米,宽约1.5毫米;雄蕊8;子房上位,柱头3叉。果实三角形,顶部有3翅,基部有3角,果梗有2翼,其下具披针形膜质苞片。花期夏、秋。
野生于高山密林下或山坡草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北地区。
【采集】秋季采收,挖出后,去掉茎叶及须根,洗净泥土,切片晒干。
【药材】块根肉质,不甚规则,大小不等,小者如拳,大者直径可至30厘米。外皮棕褐色,或黑褐色,周围着生稠密的须根。商品多切成厚片,厚约0.6~0.9厘米,一般直径2~6厘米。断面不平坦,粉红色或粉白色,带粉性。质轻而脆,易折断。无臭,味苦极涩。
产陕西。
【性味】酸苦,寒。
①《陕西中草药》:"苦涩微甘,性凉。"
②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性寒,味酸苦涩。"
【功用主治】凉血消瘀,祛湿解毒。治吐血,衄血,便血,痢疾,崩漏带下,风湿痹痛,疮疖,烧伤。
①《陕西中药志》:"止血凉血。治吐血,衄血,红白痢疾,崩带,风湿寒痹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凉血止血,除湿解毒。治痢疾,崩漏,腰腿痛,疖疮,疯狗咬伤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腰痛:荞麦七、芋儿七、桃儿七各二钱。共研细粉。白酒冲服,每次一钱,每日二次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②治疮疖:鲜荞麦七适量,捣烂外敷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③治烧伤:红要子四两,大黄一两,地榆一两,冰片五钱,香油一斤。前四味共研细面,香油调和,涂患处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④治腹泻、痢疾、便血:红要子一两,地榆一两。共研面。每服三钱,一日二至三次,开水冲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荞麦七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荞麦七 (《陕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白药子、石天荞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红要子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翼蓼 多年生木质藤本。茎长数米,下部分...
相关推荐
-
青棉花藤叶
青棉花藤叶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来源】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叶片,植物形态详"青棉花藤根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...
-
鞘菝葜
鞘菝葜 (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) 【来源】为百合科植物鞘柄菝葜的块茎及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鞘柄菝葜 落叶、灌木或攀援藤本,...
-
茄蒂
茄蒂 (《履?岩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。植物形态详"茄子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肠风下血,痈疽肿毒,口疮,牙...
-
青黛
青黛 (《药性录》) 【异名】靛花(《简便单方》),青蛤粉(《纲目》),青缸花(《外科正宗》),蓝露,淀花(《手板发蒙》),靛...
-
钩藤根
钩藤根 (《闽东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茜草种植物钩藤的根,植物形态详"钩藤"条。 【性味】《闽东本草):"味苦涩,寒。" 【归...
-
独蕨箕
独蕨箕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蕨箕参。 【来源】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绒毛阴地蕨 多...
-
红紫珠
红紫珠 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 【异名】野蓝靛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。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红...
-
鸡头
鸡头 (《本经》) 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头。动物形态详"鸡肉"条。 【性味】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,性温,无毒。" 【归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青棉花藤叶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