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荆沥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异名】牡荆汁(《登真隐诀》)。
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。植物形态详"牡荆子"条。
【制法】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,两端架于砖上,其下以火烧之,则茎汁从两端沥出,以器承取之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登真隐诀》:"冷而甜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辛,平。"
【归经】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少阴、太阴,足阳明、厥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除风热,化痰涎,通经络,行气血。治中风口噤,痰热惊痫,头晕目眩,喉痹,热痢,火眼。
①《登真隐诀》:"治心风。"
②《本草抬遗》:"饮之去心闷,烦热,头风旋,目眩,心头漾漾欲吐,卒失音,小儿心热惊痫;止消渴,除痰唾,令人不睡。"
③《丹溪心法》:."开经络,行气血。"
④《纲目》:"除风热,开经络,导痰涎,行血气,解热痢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沸水冲,1~2两。外用:涂敷或点眼。
【选方】①治中风口噤:荆沥,每服一升。(《范汪方》)
②治高热痉挛,痰鸣气急:牡荆沥、竹沥,开水冲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头风:服荆沥不限多少,取差止。(《千金方》)
④治喉痹:烧荆汁服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⑤治赤白痢五、六年者:烧大荆如臂,取沥,服五、六合,即得差。(《肘后方》)
⑥治目卒痛:烧荆木出黄汁敷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⑦治火眼:牡荆沥汁点眼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⑧治疮:荆木烧取汁,敷之。(《僧深集方》)
牡荆沥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牡荆沥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牡荆汁(《登真隐诀》)。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。植物形态详"牡荆子"条。 【制法】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,两端架于砖上,其下以火烧之...
相关推荐
-
牡荆叶
牡荆叶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叶片。植物形态详"牡荆子"条。 【性味】辛苦,平。 ①《别录》:"味苦,...
-
牡荆子
牡荆子 (陶弘景) 【异名】小荆实(《本经》),牡荆实(《本草经集注》),梦子(《石药尔雅》),荆条果(《药材学》)。 【来源...
-
牡荆根
牡荆根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,植物形态详"牡荆子"条。 【性味】苦辛,温。 ①《别录》:"甘苦,平...
-
牡鼠粪
牡鼠粪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鼠矢(《本草经集注》),两头尖(陶弘景),雄鼠粪(《日华子本草》),仃鼠粪(《类证活人书》)。...
-
哈士蟆
哈士蟆 (《饮片新参》) 【异名】哈什蟆、红肚田鸡、蛤蚂(《中药通报》2(5):205,1956),田鸡(《辽宁主要药材》),雪哈(《药...
-
辣椒茎
辣椒茎 (《重庆草药》) 【异名】海椒梗。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。植物形态详"辣椒"条。 【采集】9~10月采。 【性味...
-
鹅掌金星草
鹅掌金星草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辟瘟草、鸭脚金星草(《百草镜》),独脚金鸡(《纲目拾遗》),猪蹄叉、鸡脚叉、乌...
-
杜茎山
杜茎山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土恒山(《纲目》),踏天桥、水麻叶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山茄子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牡荆叶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