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食子
(《海药本草》)
【异名】墨石子(《雷公炮炙论》),无食子(《药性论》),没石子(《子母秘录》),无石子(《酉阳杂俎》),麻茶泽(《方舆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,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。
【动物形态】没食子蜂
体小,长约6毫米。色黑。头部有复眼1对;单眼3个。触角1对,正直而细长。翅2对,膜质,透明;前翅无缘纹,翅脉亦少,静止时平迭。足3对,发达。腹部呈球形而侧扁;雌虫的腹下有直沟,中藏产卵器。幼虫形如蛆,体极微小。
没食子蜂寄生于没食子树上,当雌虫产卵时,先以产卵器刺伤植物的幼芽,旋即产卵于伤口中,至孵化成幼虫后,能分泌含有酶的液体,使植物细胞中的淀粉迅速转变为糖,而刺激植物细胞的分生。当幼虫周围细胞中的淀粉粒消失,遂起收缩而形成虫瘿,幼虫成长后,即穿孔飞去。
【采集】通常于8~9月间,采集尚未穿孔的虫瘿,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虫瘿,略呈球形,有短柄;直径1~2.5厘米,外表灰色或灰褐色,有疣状突起。质坚厚,断面不平坦,呈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常见有幼蜂的尸体。虫已飞出者,则中间有一孔道,与表面的小孔相连,内部并遗有虫壳。无臭,味涩而苦。以个大,体重,色灰者为佳,已穿孔者,品质较次。
产希腊、土耳其、伊朗等地。
【化学成分】含没食子鞣质50~70%,没食子酸2~4%及并没食子酸、树脂等。
【炮制】洗净,晒干,捣碎。
【性味】苦,温。
①唐本草》:"味苦,温,无毒。"
②《海药本草》:"温平,无毒。"
【归经】入肺、脾、肾经。
①《玉楸药解》:"入足少阴肾、足厥阴肝经。"
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肾,兼入脾、胃。"
③《会约医镜》:"入肺、肾二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固气,涩精,敛肺,止血。治大肠虚滑,泻痢不止,便血,遗精,阴汗,咳嗽,咯血,齿痛,创伤出血,疮疡久不收口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治大人小儿大腹冷、滑利不禁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主赤白利,肠滑,生肌肉。"
③《海药本草》:"主肠虚冷痢,益血生精,和气安神,治阴毒痿,烧灰用。"
④《开宝本草》:"主小儿疳露,治阴疮,阴汗,温中和气。"
⑤《本草从新》:"涩精固气,强阴助阳,止遗淋。"
⑥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治慢性支气管炎,痰多,咳嗽,咯血,咳血等症;外用于刀伤出血,慢性皮肤病等症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4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宜忌】凡泻痢初起,湿热内郁或有积滞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疏》:"赤白痢由于湿热郁于肠胃;兼积滞多者不宜用。"
②《本草从新》:"性偏止涩,不宜多用独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洞泄下痢,羸困:没石子(微煨),诃黎勒(煨)用皮半两。为细散。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,日三、四服。量儿大小加减。(《普济方》没石子散)
②治小儿肠虚受热.下痢鲜血,或便赤汁,腹痛后重,昼夜不止,遍数频多:没石子、地榆各五钱,黄柏(锉、蜜炒)二两,黄连(炒、锉)一两五钱,酸石榴皮一两。捣罗为细末,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。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温米饮下,食前服。(《局方》没石子丸)
③治血痢,不问远近:没石子一两。细研,以软饭和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。(《普济方》)
④治产后痢:没石子一个。烧,为末。和酒服方寸匕,冷即酒服,热即饮下。(《子母秘录》)
⑤治痔疾,下血无度,或发或歇:没石子三枚(烧灰),樗根白皮三两(锉、炒微黄),益母草三分,神曲二两(微炒),柏叶一两,桑耳一两。捣细罗为散。每于食前,以温粥饮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没石子散)
⑥治阴汗:没石子烧灰,先以微温(汤)浴了,即以帛微燕后,傅灰囊上。(张仲景方)
⑦治小儿一切口疮,止疼痛:没石子三分(微火炙),甘草一分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于疮上薄掺,盖令?。(《圣惠方》)
⑧治牙齿疼痛:没石子不拘多少,捣罗为散。以绵裹一钱,当痛处咬之即定,有涎吐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没石子散)
⑨治鼻面酒?:南方没石子有孔者,水磨成膏,夜夜涂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【名家论述】《本草求真》:"没食子,功专入肾固气,凡梦遗、精滑、阴痿,齿痛,腹冷泄泻,疮口不收,阴汗不止,一切虚火上浮,肾气不固者,取其苦以坚肾,温以暖胃健脾,俾气按纳丹田,不为走泄,则诸病自能克愈矣。至书所云安神定魄,亦是神气既收,不为外浮之意。他如烧黑灰煎汤,以治阴毒,合他药以染须发,为末以擦牙齿,皆是赖其收涩之力,以为保护。"
没食子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没食子 (《海药本草》) 【异名】墨石子(《雷公炮炙论》),无食子(《药性论》),没石子(《子母秘录》),无石子(《酉阳杂俎》),麻茶泽(《方舆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...
相关推荐
-
毛叶三条筋
毛叶三条筋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黄脉山胡椒。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物香面叶的根、叶、皮。 【植物形态】香面叶...
-
毛茛
毛茛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水茛、毛建(《肘后方》),毛建草、猴蒜(《本草拾遗》),天灸(《梦溪笔谈》),毛堇、自灸(《...
-
毛冬瓜
毛冬瓜 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白洋桃、白毛桃、白葡萄、生毛藤梨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山蒲桃(《福建中草...
-
毛叶兔耳风
毛叶兔耳风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五脉绿绒蒿 多年生草本,全体被金黄...
-
白花菜根
白花菜根 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 【来源】为白花莱科植物白花菜的根,植物形态详白花菜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中国药植图鉴》...
-
鸡肝散
鸡肝散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黑头草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细野菝子(《红河中草药》),滇香薷、四棱蒿(《云南中草...
-
鸡子
鸡子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鸡卵(《食疗本草》),鸡蛋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 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。动物形态详"鸡肉...
-
罗汉松叶
罗汉松叶 (《广东中药》Ⅱ) 【异名】江南柏叶、江南侧柏叶(《广东中药》Ⅱ)。 【来源】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枝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毛叶三条筋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