鲈鱼
(《食疗本草》)
【异名】花鲈、鲈板、花寨、鲈子鱼(《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》)。
【来源】为蹯科动物鲈鱼的肉。
【动物形态】鲈鱼
体长,侧扁,背腹面皆钝圆,背部在第1背鳍起点处隆起。体长约40厘米左右,头略尖,中等大。吻尖,口大,稍倾斜,下颌长于上颌。上下颌、锄骨、口盖骨上都有细齿,舌平滑无齿。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,后角下缘有3个大棘,鳃盖后缘具1棘。鳃孔大,两边的鳃膜和鳃峡相连处的距离很近,鳞小,呈栉形;侧线鳞70~78,背鳍、臀鳍基部鳞片小。背鳍显著分为2个,第1背鳍Ⅻ,为梗棘,以第5及第6棘最长;第2背鳍13,为分枝鳍条;背鳍起点在鳃盖棘后。腹鳍16,胸位。胸鳍短。臀鳍Ⅲ7~8,起点在背鳍第6鳍条下方,其棘以第2个最为强大。体色背部灰白,两侧及腹部银白,体侧上半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,背鳍和尾鳍呈灰色,有黑色边缘,背鳍中部有黑色条纹。
性凶猛,以鲚、银鱼、鲻鱼等为主要食物。分布沿海一带及河口和江河中。
【化学成分】食部100克含水分78克,蛋白质17.5克,脂肪3.1克,碳水化物0.4克,灰分1克;钙56毫克,磷131毫克,铁1.2毫克,核黄素0.23毫克,尼克酸1.7毫克。台湾产者含水分76.10%,粗蛋白19.39%,粗脂肪1.16%,灰分1.16%。关于维生素,尚有下述数字:100克中有维生素A180国际单位,B1_130,B2_110微克,尼克酸2.4毫克。
鲈血中含铜量与鲈的性成熟度无大关系,有色肌中较无色肌中为多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味咸,大温,无毒。"
②《食疗本草》:"平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益脾胃,补肝肾。治水气,风痹,并能安胎。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主风痹瘀疰,面疱。补中,安五脏。可为徘脍。"
②《食疗本草》:"安胎,补中。作?尤佳。"
③《嘉祐本草》:"补五脏,益筋骨,和肠胃,治水气。"
④《本草衍义》:"益肝肾。"
【名家论述】《本草经疏》:"鲈鱼,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。肾主骨,肝主筋,滋味属阴,总归于脏,益二脏之阴气,故能益筋骨。脾胃有病,则五脏无所滋养,而积渐流于虚弱,脾弱则水气泛滥,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。"
鲈鱼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鲈鱼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异名】花鲈、鲈板、花寨、鲈子鱼(《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》)。 【来源】为蹯科动物鲈鱼的肉。 【动物形态】鲈鱼 体长,侧扁,背腹面皆钝圆,背部在第1背鳍起点处隆...
相关推荐
-
鹿茸
鹿茸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斑龙珠(《澹寮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。 【动物形态】①梅花...
-
卤地菊
卤地菊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黄花龙舌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龙舌三尖刀、龙舌草、三尖刀、黄花冬菊、黄野蒿(《...
-
鹿寿草
鹿寿草 (《陕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鹿寿茶、鹿衔草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...
-
橹罟子
橹罟子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露兜子(《岭外代答》),?波罗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假菠萝(《生草药手册》),山波罗(《岭南草药志...
-
甘草头
甘草头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疙瘩草(《甘肃中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。植物形态详"甘草...
-
大叶紫珠
大叶紫珠 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假大艾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白骨风、大风叶(《广西中草药》...
-
卡密
卡密 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 【异名】西伯利亚白刺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,酸胖、哈莫儿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。...
-
金樱叶
金樱叶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塘莺隋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。植物形态详"金樱子"条。 【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鹿茸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