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眼(桂圆)
【来源及植物形态】见"龙眼肉"。
【性味】甘、平温、无毒。
【归经】入心、脾、胃。
【功效】补心脾,益气血,健脾胃,养肌肉。
【主治】思虑伤脾,头昏,失眠,心悸怔忡,虚赢,病后或产后体虚,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。
【禁忌】患有外感实邪,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。
【说明】龙眼肉有补心脾、益气血作用,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,但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,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,又名桂圆肉。
【选方】①龙眼肉,每日嚼食30克,治心悸怔忡。
②龙眼肉,蒸熟每日食之,食至500多克后,即可治愈心悸怔忡、失眠、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。
③龙眼肉10克,莲子15克,糯米60克,煮粥每日早晚食,治贫血体弱,心悸失眠,精神不振。
④龙眼肉10克,花生米(连红衣)12克,水煎服,亦治贫血体弱。
⑤龙眼肉、炒酸枣仁各10克,芡实12克,煮汤睡前饮,治失眠、心悸。
⑥龙眼肉干七个,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,研细末,分四次服,一日两次,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,治呃逆。
⑦龙眼龙30克配白糖3克,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,碗口加盖,每天在饭锅上蒸,蒸至百次,便成玉灵膏(亦称代参膏)。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,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,大补气血,力胜参芪,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。
⑧龙眼肉15-30克,大红枣15克,水适量,同蒸熟食用。治妇女崩漏,贫血,血小板减少。
⑨龙眼干、大枣、生姜各适量,水煎服,治产后浮肿。
⑩龙眼肉、鸡蛋,蒸熟食用,治月经不调,产后虚弱。
⑾龙眼干14枚,生姜3片,水煎服,治脾虚泄泻。
⑿归元仙酒:龙眼肉、当归适量,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,每日少量饮之,有养血益颜之功效。
⒀龙眼肉15克,莲子、芡实各20克,同煮汤食用,可治贫血,心悸怔忡,自汗盗汗,神经衰弱等症。
⒁蜜饯姜枣龙眼:龙眼肉、大枣各250克,同煮至七成熟,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,调匀煮沸,冷却后装瓶。每次服用龙眼、大枣各6-8粒,每日三次。有补脾胃,益心血作用。适用于脾虚,血亏,食欲不振,心悸怔忡,面色萎黄,浮肿等症。
⒂糖渍鲜龙眼:鲜龙眼500克(去皮核),加白糖50克,反复蒸、晒数次,至使色泽变黑,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,每次食龙眼肉4-5粒,每日两次。本品有"力胜人参、黄芪"之说。可养心血,补气力,安心神。适用于老人、病后、产前产后体虚,瘦弱,失眠,心悸,健忘等症。
⒃桂元醴:龙眼肉200克,浸泡于60度白酒(500亳升)内,半个月后即可饮用。有补心脾,助精神作用。适用于失眠,健忘,惊悸,虚劳衰弱等症。
【附】龙眼核
①龙眼核三颗,烧炭存性研末,冲热酒服,治胃寒痛。
②龙眼核炒干研末,每次15克,开水冲服,治急性胃肠炎。
③龙眼核(去黑皮)研末,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,治便血。
④龙眼核500克,洗净,放瓦上焙干研末,每次10克,用黄酒送服,治疝气疼痛。
龙眼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龙眼(桂圆) 【来源及植物形态】见"龙眼肉"。 【性味】甘、平温、无毒。 【归经】入心、脾、胃。 【功效】补心脾,益气血,健脾胃,养肌肉。 【主治】思虑伤脾,头昏,失眠,心悸怔忡...
相关推荐
-
龙珠
龙珠 (《药论性》) 【异名】赤珠(《药性沦》),红珠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龙珠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...
-
龙眼核
龙眼核 (《滇南本草图说》) 【异名】桂圆核仁(《纲目拾遗》)。 【来源】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龙眼肉...
-
六股筋
六股筋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臭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忍冬科植物兴山荚娠的叶、全株或根皮。 【植物形...
-
龙舌箭
龙舌箭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金龙七。 【来源】为兰科植物绿花杓兰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绿花杓兰 多年生草本,高3...
-
化金丹
化金丹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种植物四棱猪屎豆的全草或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四棱猪屎豆 多年生草本,高80~100厘米。...
-
狗头骨
狗头骨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来源】为犬科动物狗的头骨,动物形态详"狗肉"条。 【性味】①《别录》:"平。" ②《纲目》:...
-
王不留行
【中文名】:王不留行(《本经》) 【类别】:种子类 【异名】不留行、王不流行(《吴普本草》),禁宫花、剪金花(《日华于...
-
芭蕉子
芭蕉子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。 【性味】子生食:大寒;仁:性寒。 【功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龙珠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