莨菪根
(《纲目》)
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茛菪的根,植物形态详"天仙子"条。
【采集】秋季拔嫩全株,切下根部,洗净晒干。
【化学成分】根中生物碱多于叶,除含天仙子胺和东莨菪碱外,尚合去水阿托品,托品碱和四甲基二氨基丁烷。
【性味】①《纲目》:"苦,寒,有毒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苦辛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"治邪疟,疥癣。杀虫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烧存性研末,1~2分。外用:捣敷。
【宜忌】①《本经逢原》:"多食令人狂走。"
②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内服慎用,心脏病、心力衰竭者忌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疟无问新久:捣莨菪根烧为灰,和水服一合,量人大小强弱用之。
②治癣:捣良菪根,蜜和敷之。
⑨治狂犬啮人:捣茛菪根,和盐敷之,日三。
④治恶刺:莨菪根,水煮,浸之,冷复易。(①方以下出《千金方》)
⑤治趾间肉刺:莨菪根捣汁涂之。(《纲目》)
【中毒】莨菪根外形颇似胡萝卜,常杂长于葫萝卜地内,故有误食中毒者。其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。曾报道8例生食或熟食"胡萝卜",2~4小时后发生下述中毒症状:㈠颜面潮红,瞳孔散大,腺体分泌减少;㈡步伐不稳,平衡失调;㈢意识不清,出现丰富、生动的视幻觉。上述中毒症状可能系本品所含托品碱类生物碱所致。中毒患者,经一般对症治疗均获痊愈。
【名家论述】《本经逢原》:"今人用(莨菪)根治噎膈反胃,取其性走,以法胃中留滞之邪,噎膈得以暂开,虚者误服,为害不测。"
莨菪根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莨菪根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茛菪的根,植物形态详"天仙子"条。 【采集】秋季拔嫩全株,切下根部,洗净晒干。 【化学成分】根中生物碱多于叶,除含天仙子胺和东莨菪碱外,尚合...
相关推荐
-
老白花
老白花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白花羊蹄甲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;红花紫荆,红紫荆、弯叶树(《中国高等植物...
-
老虎姜
老虎姜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白药子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盘龙七、算盘七,鸡头参、山姜《陕西中草药》),惹涅(藏...
-
老鹳草
【中药名称】老鹳草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五叶草、老官草(《滇南本草》),五瓣花、老贯草(《滇南本草图谱》),天罡草...
-
老君须
老君须 (《草木便方》) 【异名】婆婆针线包(《草木便方》),正骨草、婆婆衣、绒针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白薇、竹灵消...
-
篦子舒筋草
篦子舒筋草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牛肋巴、舒筋草。 【来源】为金星蕨科植物齿牙毛蕨的根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齿牙...
-
笔罗子
笔罗子 (《湖南民间药物资料》) 【异名】野枇杷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粗糠柴、花木香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,山枇杷、毛...
-
白芥
白芥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胡芥(《蜀本草》),蜀芥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白...
-
百两金
百两金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八爪龙、八爪金龙(《草木便方》),开喉剑、叶下藏珠、状元红(《天宝本草》),山豆根、铁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老白花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