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树皮
(《中国药植志》)
【异名】苦皮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山熊胆(《新医学》(3):26,1972),赶狗木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》)。
【来源】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树皮、根皮或茎木。
【植物形态】苦木,又名:黄楝树、崖漆树、苦檀木、苦皮树、臭辣子、苦树、鱼胆树、青鱼胆、狗胆木、苦胆木、山苦楝。
灌木或落叶小乔木,高7~10米。树皮灰黑色;幼枝灰绿色,无毛,具明显黄色皮孔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常集生于枝端,长20~30厘米,小叶11~13;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,长4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长尖,基部阔楔形,两侧不对称,边缘具不整齐锯齿;柄极短或几无柄。花黄绿色而小,雌雄异株,6~8朵集成腋生聚伞花序,总梗长达12厘米,密生短柔毛;花萼4~5,卵形,有时被细毛;花瓣4~5,倒卵形,比萼片长约2倍;雄蕊4~5,着生在4~5裂的花盘基部;雌花较雄花小,子房卵形,4~5室,花柱4~5,彼此相拥扭捩,基部连合。核果倒卵形,肉质,红色,基部具宿存花萼。花期4~5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长于湿润而肥沃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溪边、路旁等地。分布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【化学成分】木材含苦木素、异苦木素。又含苦树素A、苦树素B、苦树素C、苦树素D、苦树素E、苦树素F、苦树素G、苦木半缩醛A、苦木半缩醛B、苦木半缩醛C、苦木内酯A、B、C、E、F、H、J、K、M、N等。并含倍半萜醇苦木萜醇、生物碱苦木酮碱、甲基苦木酮碱。此外,又含无苦味的四种结晶物质:色素成分2,6-二甲氧基-p-苯醌、三萜类、4,5-二甲氧基铁屎米酮、2,4-二氯-6-氨基吡啶。
果实和核仁含脂肪袖,油中有洋芫荽子酸、棕榈酸、月桂酸、油酸、亚油酸、亚麻酸等。
【药理作用】苦木素味极苦,可作健胃剂,增进食欲;过量引起呕吐。可作为吐根碱的良好代用品,1:10000的浓度在体外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的运动(吐根碱同样浓度尚无作用),其浸剂灌肠可治蛲虫。对兔静脉注射0.14克即可致死,但它不易自胃肠道吸收;兔肌肉注射30毫克/公斤或大鼠肌肉注射20~100毫克/公斤,不致产生中毒。以苦木素溶液灌注哺乳动物心脏,可抑制心跳振幅及频率。对昆虫(蚕)的毒性与对哺乳动物(兔)的毒性相似,可侵犯神经系统,在兔先引起全身的肌肉震颤,而后转入麻痹。
【性味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寒,味苦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燥湿,解毒杀虫。治菌痢,胃肠炎,胆道感染,蛔虫病,急性化脓性感染,疥癣,湿疹,烧伤。
①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:"泻湿热,杀蛔虫,治疥癣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消炎解毒。治痧气及胃肠炎,肺炎,恶性疟疾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洗疮毒,治虫疮。"
④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》:"清热解毒,消肿,止痛,去湿止痒。治毒蛇咬伤,烧伤,皮肤湿疹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敷。
【宜忌】孕妇忌服。
【选方】治急性化脓性感染:苦木二份,金樱根一份。水煎三次,第一次煮沸二小时,第二、三次各煮沸一小时半,过滤并合并过滤,浓缩成膏。外敷。(《中草药通讯》(2):59,1972)
【临床应用】①治疗细菌性痢疾
观察10例,9例于2~5天治愈。腹痛及脓血便平均1~2天消失,大便镜检2~4天转阴。服药7天,观察3个月无复发。用法:研粉或制成片剂内服,每次1~3克,每日3~4次;或用木质3~5钱,每日1~2次煎服。
②用于胆道感染
治疗胆囊炎2例、胆道蛔虫合并感染1例、胆道结石2例,服药后4~32小时腹痛消失,12~24小时退热。对消炎、止痛效果满意。用法同上。
③治疗烧伤和外伤
用10~20%山熊胆煎液洗涤创面,涂以5~30%山熊胆软膏或撒布粉剂。治疗浅Ⅱ度和部分深Ⅱ度、面积2~15%烧伤6例,均在5~12天治愈,无1例感染。治疗外伤100余人,效果尚佳。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,肉芽生长快,伤口愈合迅速。
④治疗多发性疖肿
口服山熊胆片(0.4克)宁片,每日3次。观察4例,服药后很快控制炎症。3例痊愈,1例并用四环素治愈。
此外,曾以山熊胆制剂内服或外用,治疗湿疹、癣疾、淋巴结炎、副睾炎、盆腔炎、胃痛、肋膜炎、慢性支气管炎等,也收到一定效果。认为.此药有消炎(特别对急性炎症)、止痛、防腐作用。服药后除有口干现象外,未见毒性反应
【备考】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苦木,有毒部位:根皮、树皮及叶。中毒症状:食多量,引起咽喉、胃部疼痛,呕吐、下泻,眩晕、抽搐,严重者休克。解救方法:洗胃,服蛋清或面糊;饮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;腹剧痛时可注射阿托品或复方樟脑酊;抽搐时给镇静剂;如休克则给兴奋剂等对症治疗。"
苦树皮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苦树皮 (《中国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苦皮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山熊胆(《新医学》(3):26,1972),赶狗木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》)。 【来源】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树皮、根皮或茎木...
相关推荐
-
苦杏仁
苦杏仁 SemenArmeniacaeAmarum (英)BitterApricotSeed 【别名】 杏仁。 【来源】 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armeniacaL.的种子。 【植物形态】 落...
-
苦檀子
苦檀子 (《草木便方》) 【异名】土大风子(《草木便方》),冲天子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?豆科》),苦蚕子、猪腰子(《贵州民...
-
苦条根
苦条根 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苦条的根,植物形态详"苦条"条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取。 【性味】《江西民...
-
苦苣根
苦苣根 (《嘉祐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根,植物形态详"苦苣"条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取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嘉钓...
-
杜松实
杜松实 (《国药的药理学》) 【异名】杜松子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柏科植物杜松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杜松,...
-
附子
【中药名称】附子(《本经》) 【来源】为毛茛科植物乌头(栽培品)的旁生块根(子根)。植物形态详"川乌头"条。 【采集】夏至...
-
桂丁
桂丁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肉桂子(《百草镜》),桂子(《中药志》),桂丁香(《上海饮片炮制规范》)。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...
-
花楸
花楸 (《吉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百华花楸(《河北习见树木图说》),马家木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花楸树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苦杏仁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