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豆油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豆油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种植物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。植物形态参见"黑大豆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豆油的脂肪酸中,饱和的一般在10%左右,余为不饱和脂肪酸。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...

豆油
(《纲目》)

【来源】为豆种植物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。植物形态参见"黑大豆"条。

【化学成分】豆油的脂肪酸中,饱和的一般在10%左右,余为不饱和脂肪酸。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,后者主要是亚油酸、油酸和亚麻酸。此外的成分(1.5~2.5%)中,主要为磷脂。

豆油的甾醇含量为0.38~0.53%,其中有β-谷甾醇、豆甾醇和菜油甾醇,另含β-胡萝卜素0.04~0.2毫克%、维生素E90~110毫克%、环木波萝烯醇和角鲨烯。

【性味】①《纲目》:"辛甘,热,微毒。"
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甘辛,温。"

【功用主治】驱虫,润肠。治肠道梗阻,大便秘结不通。

①《纲目》:"涂疮疥,解发?。"
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润燥,解毒,杀虫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炖温饮,1~2两。外用:涂患处或调药。

【临床应用】治疗肠梗阻
先以胃肠减压管抽尽胃内容物,然后将恒温豆油经胃管注入或口服。剂量:1~2岁60~80毫升,2~5岁80~100毫升,6~10岁100~150毫升,10岁以上150~200毫升。同时配合腹部热敷,必要时输液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控制感染。如经4~6小时疗效不显著,可再给豆油1~2次。在用豆油后2~4小时各用高渗盐水或肥皂水行低压灌肠1次。一般使用1~2次后即显效果,否则即使多次使用亦未必有效。在使用豆油后经24~36小时尚无肯定疗效或病情加重时,即应考虑手术治疗。采用上法治疗急性肠梗阻(包括粘连性、蛔虫性及绞窄性)共130例,痊愈者93例,其中1次即获成功者84例,2次者11例,3次者3例;无效而采用手术治疗者共32例。实践中观察到,豆油疗法对于一般粘连性及蛔虫性肠梗阻疗效最好,成功的98例中有78例属此类型;但对手绞窄性肠梗阻多属无效,32例失败病例中,有24例属于此类。另有用豆油60毫升。加入藕粉适量调成糊状,每日3次分服,治疗蛔虫性肠梗阻12例,服药后8~12小时内即有蛔虫排出;24小时腹痛好转,腹部索状肿块亦渐消退;48小时腹痛消失,腹部索状肿块消失。服后除大便次数增加外,无其他不良反应。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对节树根

      对节树根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小红米果根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根,植物形态详"红紫珠...

    • 独活

      独活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独摇草(《别录》),独滑(《本草蒙筌》),长生草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、...

    • 对叶林根

      对叶林根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萝藦科植物柔毛吊灯花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对叶林"条。 【性味】性寒,味辛。 【功用主...

    • 独蕨箕

      独蕨箕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蕨箕参。 【来源】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绒毛阴地蕨 多...

    • 汉中防己

      汉中防己RadixAristolochiaeHeterophyllae (英)YellowmouthDutchmanspipeRoot 【别名】防己、青木香。 【来源】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...

    • 鸡挂骨草

      鸡挂骨草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刺蕊草 直立草本,基部木质化。茎方...

    • 海龙

      海龙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水雁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海蛇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 【来源】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、拟海龙或...

    • 地牯牛

      地牯牛 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 【异名】砂?子、倒行狗子、睡虫(《本草拾遗》),沙谷牛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沙牛(《本草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对节树根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