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竹梅
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【异名】水竹草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金瓢羹、白带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吊竹菜、紫背金牛、血见愁(《南宁市植物志》),鸡舌黄、红舌草、红竹仔草(《泉州本草》),花叶竹夹菜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,二打不死、百毒散(《广西中草药》),鸭舌红、红鸭跖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吊竹梅
多年生草本。茎稍柔弱,半肉质,分枝,披散或悬垂,长约1米,秃净或被疏毛。叶无柄;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,长3~7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短尖,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,中部边缘有紫色条纹,下面紫红色,鞘的顶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长毛。花团聚于一大一小的顶生的苞片状的叶内;萼片3,合生成一圆柱状的管,长约6毫米;花冠管白色,纤弱,长约1厘米,裂片3,玫瑰色,长约3毫米;雄蕊6;子房3室。果为蒴果。花期不定。
常栽培园地或盆内;野生于山边、村边和沟边较由湿的草地上。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有栽培。
【化学成分】茎和叶含草酸钙及树胶。
【药理作用】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沉淀者)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、离体兔心和十二指肠均无明显作用,麻醉狗静脉注射0.1克(生药)/公斤也不影响血压。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舒张血管作用。
小鼠腹腔注射煎剂1克(生药)/只,24小时内2只全部死亡,水提取物则无明显毒性。
【性味】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寒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咳嗽吐血,淋病,白带,痢疾,痈毒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解热,益阴,止血,疗带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外敷消毒痈。"
③《广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咳血,白带,慢性痢疾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2~3两)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宜忌】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孕妇忌服。"
【选方】①治咳血:鲜吊竹梅二至三两,猪肺四两。酌加水煎成一碗,饭后服,日两次。
②治淋病:鲜吊竹梅二至四两。酌加水煎成一碗,饭前服,日两次。
③治白带:鲜吊竹梅二至四两,冰糖一两,淡菜一两。酌加水煎成半碗,饭前服,日两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治慢性痢疾:花叶竹夹菜五两,白米一两。同炒至半成炭为度,水煎,分三次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⑤治急性结膜炎:花叶竹夹菜二两,野芥兰一两。共捣烂,外敷患眼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吊竹梅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吊竹梅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水竹草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金瓢羹、白带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吊竹菜、紫背金牛、血见愁(《南宁市植物志》),鸡舌黄、红舌草、红竹仔草...
相关推荐
-
丁香
丁香 (《药性论》) 【别名】丁子香(《齐民要术》),支解香、雄丁香(《本草蒙筌》),公丁香(《本草原始》)。 【来源】为桃...
-
钓杆柴
钓杆柴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钓鱼竿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中华锈线梅 灌木,高达2米...
-
丁香枝
丁香枝 (《纲目》) 【植物形态】桃金娘科植物丁香,详"丁香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"治一切冷气,心腹胀满,恶心,...
-
丁香露
丁香露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的蒸馏液。植物形态参见"丁香"条。 【性味】气烈,味微辛。...
-
败酱
败酱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鹿肠(《本经》),鹿首、马草、泽败(《别录》),鹿酱(《药性论》),酸益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苦菜、...
-
冠果草
冠果草 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 【异名】土紫菀、假菱角。 【来源】为泽泻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冠果草 一年生...
-
海螺壳
海螺壳 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来源】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。动物形态详海螺条。 【炮制】采得后除去残肉和泥土,...
-
龟版
龟版 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龟甲、神屋(《本经》),龟壳(《淮南子》),败龟甲(《小品方》),败将、败龟版(《日华子本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丁香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