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菜
(孟诜)
【异名】壳菜(《嘉祐本草》),海?(《纲目》),红蛤(《东医宝鉴》),珠菜(《本草撮要》)。
【来源】为贻贝科动物厚壳贻贝和其它贻贝类的贝肉。
【动物形态】厚壳贻贝
贝壳2片,长约15厘米左右,呈楔形。壳顶尖小,位于壳之最前端,腹缘略直,背缘与腹缘构成30度角向后上方延伸,背缘呈弧形。壳后缘圆,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,将壳面分为上下两部,上部宽大而斜向背缘;下部小而弯向腹缘,生长纹明显,但不规则。壳表面棕黑色,壳顶常磨损而显白色。壳内面灰蓝色,具珍珠光泽。由背部韧带末端向下,绕壳后缘至腹缘末端有一宽黑色边缘。壳表的壳皮绕壳缘卷向内缘形成一红褐色狭缘。外套痕及闭壳肌痕明显,前闭壳肌痕小,位于壳顶内方,后闭壳肌痕大,卵圆形,位于后端背缘。壳顶内面具有2个小主齿。韧带褐色。外套膜在一点愈合,外套缘具有分枝状的触手。足后端成片状,前端呈棒状。足丝粗,淡黄色。
生活于浅海岩石间。分布黄海、渤海及东海等区域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捕得后,取肉,鲜用或加工为淡菜干。
【化学成分】干淡菜每百克含水分13克,蛋白质59.1克,脂肪7.6克,碳水化物13克,灰分6.9克;钙277毫克,磷864毫克,铁24.5毫克,核黄素0.46毫克,尼克酸3.1毫克。
【性味】咸,温。
①孟诜:"温,无毒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③《本草从新》:"甘咸,温。"
【归经】入肝、肾经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入足阳明、太阳经。"
②《要药分剂》:"入肝、肾二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补肝肾,益精血,消瘿瘤。治虚劳羸瘦,眩晕,盗汗,阳痿,腰痛,吐血,崩漏,带下,瘿瘤,疝瘕。
①孟诜:"产后血结,腹内冷痛,治百瘕,润毛发,治崩中带下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主虚羸劳损,因产瘦瘠,血气结积,腹冷、肠鸣、下痢,腰疼、带下、疝瘕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煮熟食之,能补五脏,益阳事,理腰脚气,消宿食,除腹中冷气,痃癖。"
④《嘉钓本草》:"治虚劳伤惫,精血少者,及吐血,妇人带下、漏下,丈夫久痢,并煮食之。"
⑤《纲目》:"消瘿气。"
⑥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肾,益血填精,治遗、带、崩、淋,阳痿阴冷,消渴,瘿瘤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或入丸、散。
【选方】治头晕及睡中盗汗:淡菜(焙燥,研细粉)三两,陈皮(研细粉)二两。研和,蜂蜜为丸,每服二钱,一日三回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医学入门》:"淡菜,治劳热骨蒸,须多食乃见功,若数两作丸、散,未有大效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淡菜,补虚养肾之药也。蔡心吾曰,此物本属介类,原其气味甘美而淡,性本清凉,故藏器云,善治肾虚有热,及热郁吐血,痢血便血,及血郁成瘿,留结筋脉诸疾。"
淡菜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淡菜 (孟诜) 【异名】壳菜(《嘉祐本草》),海?(《纲目》),红蛤(《东医宝鉴》),珠菜(《本草撮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贻贝科动物厚壳贻贝和其它贻贝类的贝肉。 【动物形态】厚壳贻贝 贝壳2片,...
相关推荐
-
淡竹壳
淡竹壳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淡竹箨(《纲目拾遗》)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淡竹之箨。植物形态详"竹茹"条。 【功用主...
-
淡豆豉
淡豆豉 (《本草汇言》) 【异名】香豉(《伤寒论》),淡豉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。植物...
-
大叶紫珠-紫珠叶
紫珠叶 FoliumCallicarpaaeMacrophyllae (英)BigleafBeautyberryLeaf 【别名】 大风叶、白狗肠、大叶紫珠。 【来源】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...
-
淡味当药
淡味当药 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苦草、小方杆、乌金散。 【来源】为龙胆科植物当药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当药...
-
白牛膝
白牛膝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小九占牛(《滇南本草》),九股牛膝、长深根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石竹科植物狗筋...
-
臭辣树
臭辣树 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 【异名】野米辣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刁近树、臭桐子树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芸香科...
-
矮脚枫叶
矮脚枫叶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红叶甘橿,又名:桂子树。 落叶乔木,...
-
蚌兰叶
蚌兰叶 (《广东中药》Ⅱ) 【异名】红蚌兰叶(广东中药》Ⅱ)。 【来源】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紫万年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淡竹壳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