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交藤
(《本经逢原》)
【异名】棋藤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首乌藤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。植物形态详"何首乌"条。
【采集】带叶的藤茎,于夏、秋采取。但商品大都用藤茎,于秋季叶落后割取,除去细枝、残叶,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,捆成把,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的藤茎呈细长圆柱状,通常扭曲,有时分枝,直径3~7毫米。表面紫褐色,粗糙,有扭曲的纵皱纹和节,并散生红色小斑点,栓皮菲薄,呈鳞片状剥落。质硬而鹿,易折断,断面皮部棕红色,木部淡黄色,木质部呈放射状,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。气无,味微苦涩。以粗壮均匀、外表紫褐色者为佳。
主产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
四川商品为干燥的带叶嫩茎。茎细,黄绿色或黄褐色,叶多皱缩。
【化学成分】茎含蒽醌类,主要为大黄素、大黄酚或大黄素甲醚,均以结合型存在。
【炮制】清水洗净,稍浸泡,捞出,润透后,切段,晒干。
【性味】甘微苦,平。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味苦,性温,无毒。"
②《饮片新参》:"苦涩微甘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性平,味甘。"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经。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脾二经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肾二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养心,安神,通络,祛风。治失眠,劳伤,多汗,血虚身痛,痈疽,瘰疬,风疮疥癣。
①《纲目》:"风疮疥癣作痒,煎汤洗浴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补中气,行经络,通血脉,治劳伤。"
③《本草正义》:"治夜少安寐。"
④《饮片新参》:"养肝肾,止虚汗,安神催眠。"
⑤《安徽药材》:"消痈肿、瘰疬和痔疮。"
⑥《陕西中草药》:"祛风湿,通经络。治失眠,多汗,贫血,周身酸痛,疥癣等皮肤病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彻夜不寐,间日轻重,如发疟:夜交藤(切)四钱,真珠母八钱,龙齿二钱,柴胡(醋炒)一钱,薄荷一钱,生地六钱,归身二钱,白芍(酒炒)一钱五分,丹参二钱,柏子仁二钱,夜合花二钱,沉香五分,红枣十枚。水煎服。(《医醇媵义》甲乙归脏汤)
②治腋疽:首乌藤、鸡屎藤叶各适量。捣烂,敷患处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③治痔疮肿痛:首乌藤、假蒌叶、杉木叶各适量。煎水洗患处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【名家论述】《本草正义》:"夜交藤,濒湖止称茎叶治风疮疥癣,作浴汤甚效,今以治夜少安寐,盖取其能引阳入阴耳。然不寐之源,亦非一端,苟不知从病源上着想,而惟以此为普通用品,则亦无效。但止堪供佐使之助,因是调和阴阳者,故亦有利无害。"
夜交藤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夜交藤 (《本经逢原》) 【异名】棋藤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首乌藤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。植物形态详"何首乌"条。 【采集】带叶的藤茎,于夏、秋...
相关推荐
-
夜关门
夜关门 (《分类草药性》) 【异名】抢、马帚(《尔雅》),三叶草(《滇南本草》),封草(《质问本草》),菌串子(《分类草药性...
-
一箭球
一箭球 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别名】三角草、水百足、金纽草、三叶珠、散寒草、水香附、燕含珠、姜牙草、单打槌(《...
-
夜来香
夜来香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月见草。 【来源】为柳叶菜科植物红萼月见草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红萼月见草 二年生草本...
-
一枝蒿
一枝蒿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别名】蜈蚣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乱头发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一支蒿、飞天蜈蚣(《贵阳民间药草...
-
赤胫散
赤胫散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土竭力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花蝴蝶、花脸荞、荞子连、九龙盘、花扁担、土三七、散血...
-
水丁香
水丁香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丁子蓼、红豇豆、喇叭草(《中国药植志》),水冬瓜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水苴仔、水黄...
-
石风丹
石风丹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石凤丹、兰花草(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兰科植物高斑叶兰的全株。...
-
太白小紫菀
太白小紫菀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垂头菊的全株。 【植物形态】垂头菊 多年生小草本,高20~25厘米。茎单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夜关门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