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甘草
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【异名】香仪、珠子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假甘草、土甘草、假枸杞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四时茶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冰糖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),通花草(《广西中草药》),节节珠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的全株。
【植物形态】野甘草
亚灌木,高25~80厘米,全株无毛。根粗壮。茎直立,有分枝,下部木质化。叶小,对生及轮生,披针形至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5~20毫米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,边缘有锯齿。花小,多数,白色,单生或成对;萼片4,卵状矩圆形,长约2毫米;花冠辐状,4裂,裂片椭圆形,花径4~5毫米,喉部有毛;雄蕊4,花药箭头形,黄绿色;雌蕊1,花柱细长,柱头盘状。蒴果卵状至球形,直径2~3毫米,花柱宿存,熟后开裂。花期夏、秋间。
生于荒地及村边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茎黄绿色,小枝有细条纹,光滑无毛。叶多卷缩,蒴果小球形,多开裂,散出极小粉状种子。主根圆柱形,平直或带弯曲,往往分生侧根,再生细根,主根长10~15厘米,根头部直径约8毫米,中部径约5毫米,表面淡黄色,有纵皱。质坚脆,断面破裂状,淡黄绿色,皮部甚薄,木部髓线较清晰。
产广西、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【化学成分】全草(地上部分)含生物碱1.6%、野甘草醇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。根含甘露醇约1%,并含鞣质等。根皮含廿六醇、β-谷甾醇、D-甘露醇。
【药理作用】根的水或醇提取物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,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兴奋作用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的张力及运动均为抑制。对离体大鼠子宫略有兴奋作用。对离体豚鼠回肠和蟾蜍腹直肌均无影响。水提取物对小鼠毒性较大,醇提取物则几无毒性。
阿迈灵15~20毫克口服,可缓解糖尿病人的症状,在1月内尿糖、血糖皆有显著下降,此种降低是逐步进行的;与胰岛素不同,血糖水平不会降至正常值以下。有些有酮尿、蛋白尿、酸血症的患者,症状亦可有减轻。糖尿病患者的贫血也可得到纠正,并使过高之血磷有所降低,高胆甾醇血症也有所减轻。
【性味】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,凉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。治肺热咳嗽,暑热泄泻,脚气浮肿,小儿麻疹,湿疹,热痱,喉炎,丹毒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解热利尿,调中益肺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退热祛风,又可解木薯中毒。"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利湿。治感冒发热,肠炎腹泻,脚气水肿,小便不利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鲜者2~3两。外用:捣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脚气浮肿:鲜野甘草一两,红糖一两。水煎,饭前服,日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防治麻疹:野甘草水煎作茶饮,连服三天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③治小儿肝火烦热:鲜野甘草五钱,酌加冰糖,冲开水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治湿疹,热痱:鲜野甘草捣汁外擦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⑤治小儿外感发热,肠炎,小便不利:野甘草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⑥治肺热咳嗽:鲜野甘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
⑦治喉炎:鲜野甘草四两,捣汁调蜜服。
⑧治丹毒:鲜野甘草二两,食盐少许,同捣烂,水煎服。(⑥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野甘草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野甘草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香仪、珠子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假甘草、土甘草、假枸杞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四时茶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冰糖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),通花草(《广西中草...
相关推荐
-
杨梅根
杨梅根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树根,植物形态详"杨梅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含鞣质。 【性味】辛,温。 ①《...
-
野花椒根
野花椒根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来源】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,植物形态详"野花椒叶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浙江天...
-
野葡萄根2
野葡萄根2 (《全展选编?外科》) 【来源】为葡萄科植物网脉葡萄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网脉葡萄,又名:大叶山天萝。 木质藤...
-
野花椒叶
野花椒叶 (《泉州本草》) 【异名】花椒叶、麻醉根叶(《江苏药材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...
-
西瓜皮
西瓜皮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西瓜青(《摄生众妙方》),西瓜翠衣(《临证指南医案》),西瓜翠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 【来源】...
-
金纳香
金纳香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牛虱子。 【来源】为椴树科植物长钩刺蒴麻的根和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长钩刺蒴麻 落...
-
齿缘钻地风
齿缘钻地风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来源】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齿缘钻地风 落叶灌木,高4米...
-
孩儿茶
孩儿茶 (《饮膳正要》) 【异名】乌爹泥、乌垒泥、乌丁泥(《纲目》),西谢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杨梅根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