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熊脂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熊脂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熊白(陶弘景),熊恤(《洞天奥旨》)。 【来源】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。动物形态详"熊胆"条。 【采集】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...

熊脂
(《本经》)

【异名】熊白(陶弘景),熊恤(《洞天奥旨》)。

【来源】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。动物形态详"熊胆"条。

【采集】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滓即得。

【药材】熊油色白微黄,略似猪油,寒冷时凝结成膏,热则化为液状。气微香。以纯净无滓、气香者为佳。
产四川、云南、黑龙江、吉林等地。

【炮制】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收得后,炼过,就器中安生椒,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,炼了,去脂革并椒,入瓶中收,任用。"

【性味】甘,温。

①《别录》:"微温,无毒。"

②《本经逢原》:"甘,温。"

【归经】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太阴,手阳阴、少阴三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补虚损,强筋骨,润肌肤。治风痹不仁,筋脉挛急,虚损羸瘦,头癣,白秃,臁疮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风痹不仁,筋急,五脏腹中积聚,寒热羸瘦,头疡白秃,面?疱。"

②《别录》:"主食饮呕吐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,补虚损,杀劳虫,强心。"
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血杀虫,治肿胀积聚。外用涂臁疮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熬炼后开水冲。外用:涂搽。

【选方】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:熊白敷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
②治数十年鹅掌风:熊油一两,瓦松三钱,轻粉一钱,樟脑一钱。各为末。先以甘草三钱,桂枝三钱煎汤洗之,烘干,以熊油调各末,搽而烘之,一日三次。(《洞天奥旨》熊脂膏)

【名家论述】《本草经疏》:"熊脂,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,盖风为阳邪,熊(脂)气温,能通行经络;性润,能滋养肝脾,故主之也。滑泽而通行,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。甘而强力,故能主寒热羸瘦,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。"

中药大全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孝扇草根

      孝扇草根 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 【来源】为旋花科植物肾叶天剑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肾叶天剑,又名:滨旋花、孝扇草、沙马...

    • 绣线菊根

      绣线菊根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火烧尖、土黄连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或光叶绣线菊的...

    • 缬草

      缬草 (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) 【异名】穿心排草(《物理小识》),鹿子草、甘松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猫食菜(《新疆药材》),...

    • 绣线菊子

      绣线菊子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光叶绣线菊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"绣线菊根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种子含生物碱...

    • 实葫芦

      实葫芦 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佛顶珠。 【来源】为葫芦科植物喜马拉雅栝楼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喜马拉雅栝楼...

    • 白背叶2

      白背叶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三条筋、三根筋、香叶、糯叶(《贵州草药》),湄潭台乌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樟...

    • 线叶蓟

      线叶蓟 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野红花、山红花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线叶蓟的根或花。...

    • 叩头虫

      叩头虫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跳百丈(《纲目拾遗》),跳搏虫、膈膊虫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,跳米虫、?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,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孝扇草根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