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思子
(《唐本草》)
【异名】红豆(《王右丞集》),云南豆子(《增订伪药条辨》),红漆豆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相思豆、鸡母珠、难丹真珠、八重山珊瑚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?豆科》),观音子、鬼眼子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鸳鸯豆(《中药材手册》),土甘草豆(《药材学》),郎君豆(《广东中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相思子
缠绕藤本。茎细长,稍木质化,表面疏生白色刚毛状伏贴细毛。双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4~11厘米;叶轴被刚毛状伏贴毛,先端有小尖突;小叶8~20对,具短柄;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5~20毫米,宽3~8毫米,先端钝圆,具细尖,基部圆形成阔楔彤,全缘,上面光滑,下面被刚毛状伏贴细毛;叶易雕落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序轴粗壮,肉质,被刚毛状伏贴毛;花小,排列紧密,淡紫色,长约9毫米,具短梗;花萼黄绿色,钟形,长约3毫米,先瑞有4短齿,外侧被毛;花冠蝶形,旗瓣阔卵形,基部有三角状的爪,翼瓣与龙骨瓣狭窄;雄蕊9,成1束;子房上位,阔线形,被毛,花柱短,柱头具细乳头。荚果黄绿色,革质,长方形,扁平或膨胀,长2~4.5厘米,宽1.2~1.4厘米,先端有弯曲的喙,表面密被白色刚毛状伏贴细毛。种子1~6粒,椭圆形,基部靠近种脐部分黑色,上部朱红色,有光泽。花期3~5月。果期5~6月。
生长于丘陵地或山间、路旁灌丛中,常栽培于村边。分布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及云南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相思子根)、茎叶(相思藤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季分批摘取成熟果荚,晒干。打出种子,除净杂质后再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种子呈椭圆形,少数近于球形,长径5~7毫米,短径4~5毫米,表面红色,种脐白色椭圆形,位于腹面的一端,在其周围呈乌黑色,约占种皮表面的1/4~1/3,种脊位于种脐一端,呈微凸的直线状。种皮坚硬,不易破碎,内有2片子叶和胚根,均为淡黄色。气青草样,味涩。以个大、红头、黑底、色艳、粒圆、饱满者为佳。
主产广东、广西;此外,福建、云南亦产。
【化学成分】种子含相思子碱、相思子灵、下箴刺桐碱、N,N-二甲基色氨酸甲酯的甲阳离子、相思豆扔、胆碱、胡芦巴碱,又含相思子毒蛋白、角鲨烯、β-香树脂醇、环木菠萝烯醇、豆甾醇、β-谷甾醇、菜油甾醇、5β-胆烷酸、相思子酸以及黄酮化合物。种子灰分中含铁、铅、钙、硅、镁、硫酸盐及磷酸盐。种子皮含0.6~0.8%没食子酸及相思子甙。
【药理作用】相思子毒蛋白之作用性质与蓖麻因相似。此等植物性毒蛋白均属细胞毒,引起之中毒症状亦相似:体温先升高后降低,出现蛋白屎,有时有抽搐;死后解剖所见,有红细胞之凝集、溶血、组织细胞之破坏、浆膜有点状出血、淋巴结肿大、脾脏肿大及颜色变深等。此毒蛋白对马之毒性很大,口服15克以上即中毒,但如自小量开始,逐渐增加剂量,可获得免疫;对犬、鹅、小牛之毒性则很小。种子外壳很坚硬,人如整吞,可不致中毒,如咀嚼后再吞,半颗种子,即可使人中毒。种子中所含的甾醇类部分对小鼠、大鼠有避孕作用,所含的蛋白成分有催产素样作用,其效力在未孕豚鼠子宫标本上0.02~3.0毫克相当Oxytocin0.003国际单位。种子(特别是种子衣)的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,大肠杆菌,甲、乙副伤寒杆菌,痢疾杆菌及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的生长;纸层析显示有没食子酸及某种酚性物质,毒性都很低。种子的水溶性蛋白部分在体内(大鼠的Yoshida肉瘤及小鼠的纤维肉瘤)、体外有抗肿瘤作用。
【性味】辛苦,平,有毒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辛,有小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苦,平,有小毒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辛甘,有小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本草拾遗》:"通九窍,治心腹气。止热闷头痛,风痰。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。"
②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治皮肤病疥疮、顽癣等,为浸剂或糊剂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不宜内服,以防中毒。外用:捣烂涂敷患处。
【选方】治瘴寒热:相思子十四枚。水研服,取吐。(《千金方》)
相思子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相思子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红豆(《王右丞集》),云南豆子(《增订伪药条辨》),红漆豆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相思豆、鸡母珠、难丹真珠、八重山珊瑚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?豆科》),观音子...
相关推荐
-
香蕈
香蕈 (《日用本草》) 【异名】香信(《本草求原》),香菇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 【来源】为侧耳科植物香草的子实体。 【植...
-
香花菜
香花菜 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 【异名】绿薄荷、青薄荷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的全草...
-
香茹
香茹 (《福建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矮鬼针草、鹿角草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香茹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香茹 草本,高15~35厘...
-
香叶
香叶 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 【异名】香艾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?牛儿苗科植物香叶天竺葵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香叶...
-
芨芨草
芨芨草 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枳芨草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,枳机草、席箕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...
-
黄花母根
黄花母根 (《广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胶粘根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土黄芪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...
-
赤胫散
赤胫散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土竭力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花蝴蝶、花脸荞、荞子连、九龙盘、花扁担、土三七、散血...
-
栗叶
栗叶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,植物形态详"栗子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喉疔火毒,煎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香蕈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