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乌骨鸡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乌骨鸡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乌鸡(《普济方》),药鸡(《动物学大辞典)),武山鸡、羊毛鸡、绒毛鸡、松毛鸡、黑脚鸡、丛冠鸡、穿裤鸡(《中药志》),竹丝鸡(《陆川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雉科动...

乌骨鸡
(《纲目》)

【异名】乌鸡(《普济方》),药鸡(《动物学大辞典)),武山鸡、羊毛鸡、绒毛鸡、松毛鸡、黑脚鸡、丛冠鸡、穿裤鸡(《中药志》),竹丝鸡(《陆川本草》)。

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乌骨鸡的肉或除去内脏的全体。

【动物形态】乌骨鸡,为家鸡之一种。
休躯短矮而扎头小,颈短,具肉冠,耳叶绿色,略呈紫蓝。遍体毛羽色白,除两翅毛羽外,全呈绒丝状;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,下颌上连两填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。皮、肉、骨、嘴均乌色。翘较短,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,致飞翔力特别强。毛脚,5爪。跖毛多而密。
本种除白毛者外,尚有黑毛乌骨者、斑毛乌骨者及肉白骨乌者等。多为人工饲养。原产江西泰和县。现其它地区亦有饲养。

【性味】甘,平。
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②《本草汇》:"味甘咸,平。"
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,温。"

【归经】入肝、肾经。

①《本草经疏》:"走肝、肾血分。"
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太阴、足厥阴、少阴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养阴退热。治虚劳骨蒸羸瘦,消渴,脾虚滑泄,下痢口噤,崩中,带下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补中止渴。"

②《纲目》:"补虚劳羸弱,治消渴,中恶,益产妇,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,大人小儿下痢噤口。"

③《本草通玄》:"补阴退热。"

④《本草再新》:"平肝祛风,除烦热,益肾养阴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煮食,烧存性研末,或入丸、散。

【选方】①治虚劳客热,肌肉消瘦,四肢倦怠,五心烦热,咽干颊赤,心怯潮热,盗汗减食,咳嗽脓血:人参、黄芪、柴胡、前胡、黄连、黄柏、当归、白茯苓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白芍药、五味子、知母、贝母、川芎、白术各五钱。上为粗末,用雄鸡乌骨者,重二斤以上一只,须新生肥壮者,去毛、血洗净,入前药在肚,以线缝定,用好腊酒入锅中,放鸡在内,酒约过鸡背上一寸为度,肠脏放在鸡外,同煮极烂,拆开,同药晒干,研为细末,用原汁打蒸饼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空心,食前,米汤或沸汤送下。(《杏苑生春》乌鸡丸)

②治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,闻食口闭,四肢逆冷:乌骨鸡一只,去毛、肠,用茴香、良姜、红豆、陈皮、白姜、花椒、盐,同煮熟烂。以鸡令患者嗅之,使闻香气,如欲食,令饮食汁内,使胃气开。亦可治久痢。(《普济方》乌鸡煎)

③治脾虚滑泄:乌骨母鸡一只,治净。用豆蔻一两,草果2枚,烧存性,掺入鸡腹内,扎定煮熟。空腹食之。(《纲目》)

④治妇人虚劳血气,赤白带下:当归、黄芪各六两,生、熟地黄、香附子各四两,茯苓三两,人参、官桂、地骨皮各二两。上药用(雄)乌骨白鸡一只,笼住,将黄芪末和炒面丸鸡头大喂鸡服,生眵,吊死,肠肚洗净,捋毛椎碎骨,入前药鸡腹内,用酒、醋各一瓶,煮一宿,取骨焙枯,研,共为细末,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盐汤下。(《袖珍方》乌鸡煎丸)

⑤治亦白带下及遗精白浊,下元虚惫者:白果、莲肉、江米各五钱,胡椒一钱,为末。乌骨鸡一只,如常治净,装入鸡腹煮熟。空心食之。(《纲目》)

⑥治久疽中朽骨:乌骨鸡胫骨,以信砒实之,盐泥固济,火煅通红,地上出火毒,用骨研细,饭丸如粟米大。以纸皮拈送入窍内,外以拔毒膏药封之。(《医学正传》)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文蛤

      文蛤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花蛤(《梦溪笔淡》),黄蛤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圆蛤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白利壳(《中药志》)。...

    • 乌榄仁

      乌榄仁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种仁。植物形态详"乌榄"条。 【采集】8~9月,果熟时采取果实,除去果肉及...

    • 文冠果

      文冠果 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文冠花(《救荒本草,),文光果(《广群芳谱》),温旦革子、文冠木(《东北常用中...

    • 乌龙摆尾

      乌龙摆尾 (《湖南药物志》) 【异名】蛇乌苞、黑乌苞、倒水莲、乌泡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灰山泡、红泡勒、大勒潭(《广西药...

    • 猬肉

      猬肉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肉。动物形态详"刺猬皮"条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...

    • 红筷子冠毛

      红筷子冠毛 (《峨嵋药植》) 【来源】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种缨。植物形态详"红筷子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峨嵋药植》:"敷...

    • 赤小豆

      赤小豆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亦豆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红豆(《纲目》),红小豆(《本草原始》),小红绿豆、虱拇豆(《陆川本草...

    • 白刺花叶

      白刺花叶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,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叶含香叶木甙。 【性味】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文蛤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