苋
(《本经》)
【异名】苋菜(李当之《药录》),青香苋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苋
一年生草本,茎直立,分枝较少,枝绿色,高80~150厘米。叶互生;叶柄长3~10厘米;叶片菱状广卵形或三角状广卵形,长4~12厘米,宽3~7厘米,钝头或微凹,基部广楔形,叶有绿色、红色、暗紫色或带紫斑等。花序在下部者呈球形,上部呈稍断续的穗状花序,花黄绿色,单性,雌雄同株;苞片卵形,先端芒状,长约4毫米,膜质;萼片3,披针形,膜质,先端芒状,雄花有雄蕊3,雌花有雌蕊1,柱头3裂。胞果椭圆形,萼片宿存,长于果实,熟时环状开裂,上半部成盖状脱落。种子黑褐色,近于扁圆形,两面凸,平滑有光泽。花期5~7月。
各地均有栽植。
本植物的根(苋根)、种子(苋实)亦供药用。各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春、夏采收。
【化学成分】叶含维生素C,嫩叶含99~121毫克%,较老叶含119~178毫克%。
【性味】甘,凉。
①陶弘景:"冷利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赤苋:辛,寒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甘,寒,无毒。"
④《饮膳正要》:"味苦,寒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利窍。治赤白痢疾,二便不通。
①陶弘景:"赤苋:能疗赤下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赤苋:主赤痢,又主射工沙虱。"
③孟诜:"补气除热。"
④《本草拾遗》:"紫苋:杀虫毒。"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"通九窍。"
⑥《本草图经》:"紫苋:主气痢。赤苋:主血痢。"
⑦《滇南本草》:"治大小便不通,化虫去寒热,能通血脉,逐瘀血。"
⑧《纲目》:"六苋,并利大小肠。治初痢,滑胎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、煮粥或捣汁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【宜忌】脾弱便溏者慎服。
①《本草求原》:"脾弱易泻勿用。恶蕨粉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痧胀滑泻者忌之。"
【选方】①治产前后赤白痢:紫苋叶(细锉)一握,箕米三合。上先以水煎苋叶,取汁去滓,下米煮粥,空心食之。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紫苋粥)
②治小儿紧唇:赤苋捣汁洗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③治漆疮瘙痒:苋菜煎汤洗之。(《纲目》)
苋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苋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苋菜(李当之《药录》),青香苋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苋 一年生草本,茎直立,分枝较少,枝绿色,高80~150厘米。叶互生;...
相关推荐
-
霞天曲
霞天曲 (《本草备要》) 【来源】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。 【制法】制半夏,焦冬术、白茯苓各9斤,党参12斤,炙甘...
-
狭穗鹭兰
狭穗鹭兰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倒杆章(傣名)。 【来源】为兰科植物狭穗玉凤花的块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狭穗玉凤...
-
夏枯草
【中文名】夏枯草(《本经》) 【类别】花类 【异名】夕句、乃东(《本经》),燕面(《别录》),麦穗夏枯草、麦夏枯、铁线夏...
-
狭叶败酱
狭叶败酱 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 【异名】白升麻(《贵州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败酱科植物狭叶败酱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狭叶败...
-
骆驼蓬子
骆驼蓬子 (《新疆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骆驼蓬"条。 【采集】成熟时采收。 【化学成...
-
丝瓜藤
丝瓜藤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,植物形态详"丝瓜"条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季采取。 【化学成分】...
-
显子草
显子草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岩高梁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显子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显子草 多年生草本,高1~...
-
苜蓿根
苜蓿根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土黄耆(《食疗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苜蓿"条。 【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霞天曲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