菘菜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【异名】白菜(《饮膳正要》),夏菘(《农政全书》),小白菜、江门白菜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油白菜(《苏南种子植物》)。
【来源】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。
【植物形态】青菜(《日用本草》)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全部秃净。基生叶坚挺而亮,倒卵形或阔倒卵形,长30~60厘米,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齿,基部渐狭成宽柄;茎生叶基部垂耳形,抱茎。花淡黄色,长约9毫米,聚生于总状花序之顶端,且冠盖着未开放的花芽;萼片4。分离;花瓣4,成十字形排列;雄蕊通常6枚,4强;子房上位,柱头头状。角果细长,长3~7厘米,厚3~4毫米,顶端渐狭而成一长8~12毫米的喙。花期春季。
全国各地广为栽培。
本植物的种子(菘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《纲目》所述菘菜除青菜外似亦包括同属植物大白菜(又名结球白菜)在内,参见"黄芽白菜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小白菜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质1.1克,脂肪0.1克,碳水化物2克,粗纤维0.4克,灰分0.8克,钙86毫克,磷27毫克,铁1.2毫克,胡萝卜素1.03毫克,硫胺素0.03毫克,核黄素0.08毫克,尼克酸0.6毫克,抗坏血酸36毫克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味甘,少冷,无毒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平和,味甘。"
【归经】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肠、胃。"
【功用主治】解热除烦,通利肠胃。治肺热咳嗽,便秘,丹毒,漆疮。
①《别录》:"主通利肠胃,除胸中烦,解酒渴。"
②崔禹锡《食经》:"和中。"
③《食疗本草》:"治消渴,又消食,亦少下气。"
④《四声本草》:"治瘴气,止热气嗽。"
⑤《滇南本草》:"主消痰,止咳嗽,利小便,清肺热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宜忌】①《纲目》:"气虚胃冷人多食,恶心吐沫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鲜者滑肠,不可冷食。"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赤游,行于上下,至心即死:杵菘菜敷之。(《子母秘录》)
②治发背;地菘汁一升,日再服。(《伤寒类要》)
③治漆毒生疮:白菘菜捣烂涂之。(《纲目》)
菘菜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菘菜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白菜(《饮膳正要》),夏菘(《农政全书》),小白菜、江门白菜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油白菜(《苏南种子植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。 【植物形...
相关推荐
-
粟米
粟米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白梁粟、粢米(陶弘景),粟谷(《齐民要术》),小米(《本草蒙筌》),硬粟(《医学入门》),籼粟(《...
-
搜山黄
搜山黄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来源】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的球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唐菖蒲,又名,菖兰、剑兰、菖蒲花、标杆...
-
粟树皮
粟树皮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异名】栗树白皮(《唐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树皮,植物形态详"栗子"条。 【化学成...
-
苏合香
苏合香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帝膏(侯宁极《药谱》),苏合油(《太平寰宇记》),苏合香油(《局方》),帝油流(《现代实用中药...
-
茉莉根
茉莉根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根,植物形态详"茉莉花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含生物碱、甾醇。 【药理作用】...
-
酸浆(锦灯笼)
酸浆 【释名】 醋浆、革针、苦耽、灯笼草、虎弁草、天泡草、王母珠、洛神珠。 【气味】 (苗、叶、茎、根)苦、寒、无...
-
东风菜
东风菜 (《中国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仙白草、山蛤芦(《中国药植志》),盘龙草、白云草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尖叶山苦荬、山白...
-
石膏
石膏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细石、细理石(《别录》),软石膏(《本草衍义补遗》),寒水石(《纲目》),白虎(《药品化义》)。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粟米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