铅霜
(《日华子本草》)
【异名】铅白霜(《本草图经》)。
【来源】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。
【制法】将醋酸置磁皿中,投入氧化铅,搅匀,加微温溶解后,乘温过滤,放冷,即析出醋酸铅结晶。然后置于漏斗上,滴去液分,再布于纸上,在常温中干燥之。如欲精制,可将此粗制品溶于同容量的沸汤中,加稀醋酸少许,乘温过滤,放冷结晶,即得纯净的铅霜。
①《本草图经》:"其法以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,合炼作片,置醋瓮中,密封,经久成霜。"
②《纲目》:"以铅打成钱,穿成串,瓦盆盛生醋,以串横盆中,离醋3寸,仍以瓦盆覆之,置阴处,候生霜刷下,仍合住。"
【药材】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的结晶块。金属光泽。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。易溶于水,稍能溶于酒精,难溶于醚。其水溶液有甜味,性极毒,加三氯化铁液,生白色氯化铅沉淀,上层清液生赤色之醋酸铁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成分为醋酸铅。按:《本草图经》所载铅霜,其原料除铅和醋外,尚杂有水银少量,故其制品之成分,除醋酸铅外,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汞。
【性味】甘酸,寒,有毒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冷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酸,冷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坠痰,镇惊,止衄,敛疮。治惊痫,热痰,鼻衄,喉痹,牙疳,口疮,溃疡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消痰,止惊悸,解酒毒,疗胸膈烦闷,中风痰实,止渴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治风痰及婴孺惊滞。"
③《本草衍义》:"治上膈热涎塞。"
④《纲目》:"治吐逆,镇惊去怯,黑须发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研末,3~5厘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为溶液外涂。
【宜忌】脾胃虚弱及外感风寒之痰嗽均忌服。内服过量,能引起铅中毒。
《本草经疏》:"胃弱脾虚肠滑者不宜用。风寒咳嗽多痰者并忌之。"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惊热,镇心神:铅霜半两(细研),人参半两(去芦头),茯神半两,朱砂半两(研细、水飞过),麝香一分(细研)。上药捣罗为末,都研令匀,炼蜜和丸,如绿豆大。不计时候,以薄荷汤下五丸,量儿大小,以意加减。(《圣惠方》铅霜丸)
②治小儿惊热,心肺积热,夜卧多惊:铅霜、牛黄各半分,铁粉一分。研匀。每服一字,竹沥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③治诸痫潮发,牙关紧急,口噤不开,不能进药:蟾酥一小片,铅白霜一字。上研令极细,用乌梅肉蘸药,于两口角揩擦良久乃开,以进别药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开关散)
④治鼻衄不止:铅白霜末.新汲水(调)服一字。(《十全博救方》)
⑤治喉痹:铅白霜,甘草各半两,青黛一两。上三味,捣罗为末,醋和为丸,如鸡头实大。含化咽津,痰出。(《圣济总录》比金丸)
⑥治咽喉肿痛,清凉咽膈:铅白霜、南硼砂、柿霜、糖霜。上各等分,为细末。每服半钱,咽下,食后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铅霜散)
⑦治大小人口疮,牙齿腐蚀,气臭出血者:铅白霜二钱,铜绿二钱,白矾-大块。上为末。以翎羽扫上疮,以温浆水漱之。(《宣明论方》)
⑧治口舌疮:铅霜一分,龙脑半钱,滑石一分。上药细研为散。每用少许,贴疮上,有涎即吐却。(《圣惠方》铅霜散)
⑨治堕肠、翻花、鼠奶等痔,热痛不可忍,或已成疮者:铅白霜、白片脑各半字。用好酒少许,研成膏子涂之。(《婴童百问》胜雪膏)
⑩治小儿身上有赤,或瘀肿,或如火丹,烦渴,浑身赤引壮热:铅霜半两,绿豆粉半两。上药细研为散,以芸薹菜汁调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铅霜散)
⑾治三消渴疾:铅霜、茜根、消石各一两。上三味捣罗为散。每服一钱匕,冷水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消石散)
⑿治室女月水滞涩,心烦恍惚者:铅白霜半两。细研为散。每服一钱匕,温地黄汁一合调下;如无地黄汁,用生干地黄煎汤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铅霜散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纲目》:"铅霜,其坠痰、去热、定惊、止泻,盖有奇效,但非久服常用之物尔;病在上焦者,宜此清镇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铅霜味甘酸,气大寒,无毒,凡中风惊,未有不因痰热所生,胸膈烦闷多渴,亦火热炎灼所致,甘寒能除热生津,则痰结消,惊悸平,风自愈也。"
铅霜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铅霜 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铅白霜(《本草图经》)。 【来源】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。 【制法】将醋酸置磁皿中,投入氧化铅,搅匀,加微温溶解后,乘温过滤,放冷,即析出醋酸铅结...
相关推荐
-
荨麻
荨麻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寻麻(《益部方物略记》),蝎子草(《人海记》)。 【来源】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、狭叶荨麻等...
-
荞麦
荞麦 (《千金食治》) 【异名】乌麦、荍麦(《日用本草》),花荞、甜养(《纲目》),荞子(《草木便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蓼科植...
-
茜草根
茜草根 (《本经》?原作茜根) 【异名】血见愁(《土宿本草》),过山龙(《格致余论》),地苏木、活血丹(《纲目拾遗》),红龙...
-
茄根
茄根 (《开宝本草》) 【异名】茄母(《摘元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。植物形态详"茄子"条。 【采集】9~10月...
-
金樱叶
金樱叶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塘莺隋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。植物形态详"金樱子"条。 【...
-
还魂草
还魂草 (《陕西草药》) 【异名】打不死。 【来源】为景天科植物轮叶景天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轮叶景天 多年生草本,高...
-
狼膏
狼膏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狼脂(《本经逢原》),狼油(《黑龙江中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犬科动物狼的脂肪。动物形态详"狼肉"条...
-
粳谷奴
粳谷奴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水稻感染稻曲病(由黑粉科稻曲拟黑粉菌所引起)后的果穗。 【病原菌】稻曲拟黑粉菌,又名: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荨麻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