藕节
(《药性论》)
【异名】光藕节(《江苏植药志》),藕节疤(《中药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的节部。植物形态详"莲子"条。
【采集】秋、冬或春初挖取根茎(藕),洗净泥土,切下节部,除去须根,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的藕节,呈短圆柱形,长约2~4厘米,直径约2厘米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,中央节部稍膨大,上有多数残留的须根及根痕,有时可见暗红棕色的鳞叶残基;节两端残留的节间部表面有纵纹,横切面中央可见较小的圆孔,其周围约有8个大孔。体轻,节部质坚硬,难折断。气无,蛛微甘涩。以节部黑褐色、两头白色、干燥、无须根泥土者为佳。
主产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。此外,湖北、湖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北等地亦产。
【化学成分】藕节含鞣质、天门冬素。
【炮制】藕节炭:取净藕节置锅内炒至外面呈黑色,内部呈老黄色,稍洒清水,取出,干燥即成。
【性味】甘涩,平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冷。"
②《纲目》:"涩,平,无毒。"
③《本草汇言》:"味苦涩,气平,无毒。"
④《纲目拾遗》:"藕节粉:味甘微苦,性平。"
【归经】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少阴,足阳明、厥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止血,散瘀。治咳血,吐血,衄血,尿血,便血,血痢,血崩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捣汁,主吐血不止,口鼻并皆治之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):"解热毒,消瘀血、产后血闷。合地黄生研汁,(入)热酒并小便服。"
③《滇南本草》:"治妇人血崩,冷浊。"
④《纲目》:"能止咳血,唾血,血淋,溺血,下血,血痢,血崩。"
⑤《纲目拾遗》:"藕节粉:开膈,补腰肾,和血脉,散瘀血,生新血;产后及吐血者食之尤佳。"
⑥《本草再新》:"凉血养血,利水通经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:捣汁或入散剂。
【选方】①治卒暴吐血:藕节七个,荷叶顶七个。上同蜜擂细,水二钟,煎八分,去滓温服。或研末,蜜调下。(《圣惠方》双荷散)
②治坠马血瘀,积在胸腹,唾血无数者:用生藕节捣烂,和酒绞汁饮,随量用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③治鼻衄不止:藕节捣汁饮,并滴鼻中。(《纲目》)
④治大便下血:藕节晒干研末,人参、白蜜煎汤调服二钱,日二服。(《全幼心鉴》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本草汇言》:"藕节,消瘀血,止血妄行之药也。邢元璧曰,《日华子》治产后血闷腹胀,捣汁,和热童便饮,有效,盖止中有行散之意。又时珍方治咳血、唾血、呕血、吐血及便血、溺血、血淋、血崩等证,入四生次、调营汤中,亦行止互通之妙用也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藕节,止吐、衄,淋、痢诸血证。甘能补中,咸能软坚去瘀,涩能敛散固精。又取其通而有节也。"
藕节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藕节 (《药性论》) 【异名】光藕节(《江苏植药志》),藕节疤(《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的节部。植物形态详"莲子"条。 【采集】秋、冬或春初挖取根茎(藕),洗净泥土,切...
相关推荐
-
牛靥
牛靥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牛食系(《圣惠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。动物形态详"牛内"条。 【功用...
-
爬山猴
爬山猴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异名】红孩儿、爬地龙、爬岩龙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岩蜈蚣、野海棠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...
-
女儿茶
女儿茶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异名】岩果紫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黄茶根、女儿红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鼠李科...
-
排草香
排草香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排香、香排草、香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毛柄珍珠菜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报春...
-
大靛根
大靛根 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木蓝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木蓝"条。 【性味】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苦,性平...
-
黄鳝藤根
黄鳝藤根 (《福建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熊柳根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铁包金、土黄耆(《闽东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鼠李科植物多...
-
地肤子
地肤子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地葵(《本经》),地麦(《别录》),益明(《药性论》),落帚子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竹帚子(《滇南...
-
楮实子
楮实子 FructusBroussonetiae (英)PapermulberryFruit 【别名】 彀木子、纱纸树。 【来源】 为桑科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(L.)Vent.的果实。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牛靥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