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马兜铃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【中文名】:马兜铃(《药性论》) 【类别】:果实类 【异名】马兜零(《蜀本草》),马兜苓(《珍珠囊》),兜铃(《本草述钩元》),水马香果(《江苏植药志》),葫芦罐(《东北药植志》),臭铃铛...

【中文名】:马兜铃(《药性论》)

【类别】:果实类

【异名】马兜零(《蜀本草》),马兜苓(《珍珠囊》),兜铃(《本草述钩元》),水马香果(《江苏植药志》),葫芦罐(《东北药植志》),臭铃铛(《河北药材》),蛇参果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【来源】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【植物形态】①北马兜铃,又名:圆叶马兜铃。
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。根细长,圆柱形,直径3~8毫米,黄褐色。茎草质,绿色,长达1米或更长。叶互生,叶柄丝状,长约1.5~2厘米,叶片三角状阔卵形,长2.5~7厘米,宽2.5~7.5厘米,先端钝或钝尖,基部心形,全缘,叶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,基出脉5~7条,较明显。花3~10朵,簇生于叶腋间;花梗细,长约1.5厘米;花被暗紫色,长1.5~3.5厘米,略弯斜,两侧对称,上部呈斜喇叭状,先端渐尖,中部呈管状,下部包住花柱,膨大成球形;雄蕊6,几无花丝,贴生于肉质花柱上,花药2室,纵裂;子房下位,长柱形,长约7毫米,花柱6,愈合成柱体,柱头短。蒴果例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3~4厘米,直径2~3厘米,初期绿色,成熟时黄绿色,沿室间开裂为6瓣,果柄上裂成5~6条丝状。种子扁平,三角状,边缘具白色膜质的宽翅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月。
生于山沟、溪边或林缘的灌木丛间。分布吉林、黑龙江,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等地。

②马兜铃
多年生缠绕:秃匍匐状细弱草本。叶互生,叶柄较细,长约1~1.5厘米;叶片三角状狭卵形,长3~8厘米,宽1.8~4.5厘米,中部以上渐狭,先端钝圆或微凹,基部心脏形,两侧圆耳形,老时质稍厚,基出脉5~7条,较明显。花较大,单生于叶腋间,花梗细,长1~1.5厘米;花被暗紫色,长3~5厘米,内被细柔毛,有5条纵脉直达花被顶端;雄蕊6;子房下位,长柱形,花柱6,肉质短厚,愈合成柱体,柱头短。蒴果近圆形或矩圆形,长4~5厘米,直径3~4厘米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月。
生于山坡丛林中。分布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以上两种植物的根(青木香)、茎叶(天仙藤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9~10月果实由绿变黄时连柄摘下,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的果实,卵圆形或长圆形,长3~5厘米,直径2~3厘米。外皮灰绿色或灰黄色,有6条凸起的波状纵棱,其间夹有6条顺纹及横向的细脉纹。一端较平,有小脐,一端有细柄。果皮轻脆,易裂为6瓣,果柄亦随着分裂为6条线。果内包有6排平叠的种子。种子扁平三角形或扇形片状,边缘淡棕色,中心棕色,一面附有薄膜。种仁乳白色,有油性。气特异,味苦。以个大、完整、灰绿色者为佳。
主产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辽宁、山西,河南、黑龙江等地。甘肃、江西、内蒙古、吉林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浙江等地亦产。
此外,在甘肃尚用大叶马兜铃的果实作马兜铃入药。

【化学成份】果实及种子含马兜铃酸(aristolochicacid)、马兜铃次酸(aristolochinicacid)、木兰碱(magnoflorine)、青木香酸(debilicacid)等。

【炮制】马兜铃:搓碎去筋,筛净泥土。蜜兜铃:取净马兜铃,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,稍闷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,取出,放凉。(每马兜铃100斤,用炼熟蜂蜜25~30斤)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①《药性沦》:"平。"

②《开宝本草》:"味苦,寒,无毒。"

③《纲目》:"微苦辛。"

【归经】入肺经。

①李杲:"入手少阴经。"
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清肺降气,化痰止咳。用于肺热喘咳、痰中带血,咯血,失音,痔瘘肿痛。清肺降气,止咳平喘,清肠消痔。
用于肺热咳喘,可配桑白皮、贝母。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,可配阿胶。

①《药性论》:"主肺气上急,坐息不得,咳逆连连不可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痔瘘疮,以药于瓶中,烧熏病处。"

③《开宝本草》:"主肺热咳嗽,痰结喘促,血痔瘘疮。"

④《珍珠囊》:"利小便。主肺热,安肺气,补肺。"

⑤《本草求原》:"治肺中湿热,声音不清,痰喘咳嗽。小儿麻疹内陷,喘满声暗,宜加用之。"

⑥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治咯血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【宜忌】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。

【选方】①治肺气喘嗽:马兜铃二两(只用里面子,去却壳,酥半两,入碗内拌和匀,慢火炒干),甘草一两(炙)。二味为末,每服一钱,水一盏,煎六分,温呷,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
②治小儿肺虚,气粗喘促:阿胶一两五钱(麸炒),鼠粘子(炒香)、甘草(炙)各二钱五分,马兜铃五钱(焙),杏仁七个(去皮、尖),糯米一两(炒)。上为末,每服一、二钱,水一盏,煎至六分,食后温服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阿胶散)

③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:水煮马兜铃服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④治心痛:大马兜铃一个,灯上烧存性,为末,温酒服。(《摘元方》)

【临床应用】马兜铃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,适用于较早期的高血压病
制剂及用法各地不尽相同,疗效亦略有差异。㈠醇浸煎剂:取马兜铃1斤捣碎,加入20%乙醇溶液3000毫升,置于密闭瓦罐中,时加振荡,浸渍1周后连罐嫩煮2/J埘,加压过滤,得药液约lOoo毫升,待凉后加入1/lO量的95%乙醇,摇匀备用。每毫升约含生药0.5克。视病情轻重每日用12~20毫升,分3次食后服。观察Ⅰ、Ⅱ、Ⅲ期高血压病共121例,一般在服药5~15天后,血压即见下降,平均下降幅度为28/15毫米汞柱。其中舒张压显著降低(21毫米汞柱以上)的29例(占24%),轻度降低(11~20毫米汞柱)的60例(占49.6%),合计有效降压率为73.6%。Ⅰ及Ⅱ期患者的疗效较晚期病人为佳。服药后降压曲线呈缓慢下降,也有部分病例呈波动状下降。同时有3/4患者的临床症状(头昏、头痛、心悸、失眠等)得到显著改善或消失。停药后,早期病人大部分仍能保持正常,而Ⅱ期以后的大部分患者在停药20天至数月后即有回升趋势,但所达到的高度较治疗前为低;如再继续服药,仍可迅速见效。服药期间除少数病例有恶心感、腹泻、食欲减退外,未见其它副作用。经验认为,醇浸煎剂每日量以15毫升较为适宜,血压显著下降后仍应继续服药至少两周以上,长期服用亦不产生任何严重副作用。㈡流浸膏:每500毫升含生药1斤。开始每日3次,每次2毫升,以后可逐渐增至5毫升。观察32例,经1个月左右治疗,平均降压26/15毫米汞柱,其中舒张压显著减低和轻度减低(标准同前)的分别占34.4%和25.0%,合计降压有效率为59.4%。一般于7~14天出现降压效果。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尚不够完全满意,多数仍须结合其它方法随症治疗。服药后除个别病例发生恶心外,大多无不良反应。㈢煎剂:每日用马兜铃15克,加水500毫升煎至半量,分3次食后服。37例患者服药15~25日后,舒张压显著下降者10例,轻度下降9例,无效16例,平均降压28/13毫米汞柱。停药后一部分病人血压一度回升,短期内均自然平复。观察时间最长者278日,血压未见回升。大部分病人症状亦有改善,其中以头痛、头昏改善最为显著。副作用主要为胃纳不佳和软弱,但多不影响治疗。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麻叶绣球果

      麻叶绣球果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"麻叶绣球"条。 【性味】性微温,味...

    • 马蹬草

      马蹬草 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过桥草。 【来源】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过山蕨 小形植物,...

    • 马桂花

      马桂花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来源】力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长圆叶酸藤子,又名:断骨藤...

    • 马肝

      马肝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来源】马科动物马的肝,原动物详"马肉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圣惠方》:"治妇人月水不通,心腹滞...

    • 白花蛇目睛

      白花蛇目睛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。动物形态详白花蛇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普济方》:治小儿夜啼...

    • 半边钱

      半边钱 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 【异名】罗藟草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罗瑞草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,钱凿草(《南...

    • 老鸦糊

      老鸦糊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万年青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鱼胆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牛舌癀、猴草、粗糠草、粥香...

    • 九牛造茎叶

      九牛造茎叶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植物形态】大戟科植物九牛造,详"九牛造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止血,止痛,生肌。晒干研粉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麻叶绣球果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