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角
(《本经》)
【来源】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。动物形态详"鹿茸"条。
【采集】分砍角和退角两种。砍角:在10月至翌年2月间,将鹿杀死后,连脑盖骨砍下,除去残肉,洗净风干。退角:又称"解角"、"掉角"或"脱角",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,故不带脑骨。多在3~4月间采收。
【药材】①花鹿角
为梅花鹿的老角,呈分枝状,三岔或四岔,长约30~50厘米,左右两枝对称.主枝稍向后面弯曲,直径2.5~4.5厘米。分枝向两旁伸张;枝端渐细。基部有盘状突起,习称"珍珠盘"。表面黄棕色,枝端浅黄白色,无毛,有光泽,具疣状突起,习称"骨钉",并有纵棱。质硬。断面周围白色,中央灰色,并有细蜂窝状小孔。气无,味微咸。以质坚、全体有骨钉、光泽者为佳。
主产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;河北、北京等地亦产。
②马鹿角
为马鹿的老角。形与花鹿角相似,每枝多为3~6岔。全长50~60厘米,直径约3~6厘米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骨钉不显著,基部有珍珠盘。骨质坚硬,断面外围白色层极厚,中央多灰黑色,有的微呈红色,具粗蜂窝状孔。气无,味微咸。以粗壮坚实、无枯朽者为佳。
主产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;甘肃、云南、湖南、西藏等地亦产。
鹿角除上述品种外,尚有野生的白鹿、白唇鹿、水鹿的角亦作鹿角使用。商品在四川称为草角(白鹿角)、岩角(白唇鹿角)、春角(水鹿角),产量均少,品质亦差。
【化学成分】含胶质25%,磷酸钙50~60%,碳酸钙及氮化物等。
【炮制】鹿角片:锯成长段,用热水浸泡,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。鹿角粉:取镑片研成细粉。
《千金食治》:"鹿角,错取屑一升,白蜜五升漫之,微火熬令小变色,暴干,更捣筛。"
【性味】咸,温。
①《本经》:"温。"
②《别录》:"味咸,微温,无毒。"
【归经】入肝、肾经。
①《得配本草》:"入手少阳、足少阴经血分。"
②《要药分剂》:"入肾经,兼入心、肝二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行血,消肿,益肾。治疮疡肿毒,瘀血作痛,虚劳内伤,腰脊疼痛。
①《本经》:"主恶疮痈肿,逐邪恶气,留血在阴中。"
②《别录》:"除小腹血急痛,腰脊痛,折伤恶血,益气。"
③《千金?食治》:"屑服方寸匕,日三,益气力,强骨髓,补绝伤。"
④孟诜:"妇人梦交者,鹿角末三指撮,和清酒服;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,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,日三夜一。"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"疗患疮痈肿热毒等,醋摩敷;脱精尿血,水摩服;小儿重舌鹅口疮,炙熨之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磨汁涂或研末调敷。
【宜忌】阴虚阳亢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杜仲为之使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,阳盛阴虚者忌之,胃火齿痛亦不宜服。"
③《得配本草》:"命门火炽,疮毒宜凉者,并禁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奶发,诸痈疽发背:烧鹿角,捣末,以苦酒和涂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②治下注脚疮:鹿角,烧存性,入轻粉同研,油调涂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
③治妊娠忽下血,腰痛不可忍:鹿角(锉)一两,当归(锉)一两。上二味作一服,以水二盏,煎至一盏,去滓,温服,食前。(《洪氏集验方》)
④治产后下血不尽,烦闷腹痛:鹿角,烧成炭,捣筛,煮豉汁,服方寸匕,日三夜再,稍加至二匕。不能用豉清,煮水作汤用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⑤治胞衣不下:鹿角屑三分。为末,姜汤调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⑥治腰痛:鹿角屑,熬令黄赤,研,酒服方寸匕,日五、六服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⑦治筋骨疼痛:鹿角,烧存性,为末,酒服一钱,日二。(《纲目》)
⑧治骨虚极,面肿垢黑,脊痛不能久立,气衰发落齿槁,腰脊痛,甚则喜唾:鹿角二两,川牛膝(去芦,酒浸,焙)一两半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盐汤送下。(《济生方》鹿角丸)
⑨治妇人白浊,滑数虚冷者:鹿角屑,炒黄,为末,酒服二钱。(《妇人良方》)
⑩治消中,日夜尿七八升:鹿角,炙令焦,末,以酒服五分匕,日二,渐加至方寸匕。(《千金方》)
⑾治溺血久不止,脉细数者:鹿角八两(烧灰),秋石一两(煅灰)。共为末,蜜丸,乌梅汤下三钱。(《医略六书》鹿角秋石丸)
【临床应用】治疗急性乳腺炎
将鹿角锉为细末,装入胶囊,每粒0.5克。每次2~4粒,日服4~6次。治疗27例,除1例用药3天无效改用他药外,余皆治愈。初起者疗效较好。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纲目》:"鹿角,生用则散热行血,消肿辟邪;熟用益肾补虚,强精活血。炼霜熬膏,则专于滋补矣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鹿角,生角则味咸气温,惟散热,行血消肿,辟恶气而已。咸能入血软坚,温能通行散邪,故主恶疮痈肿,逐邪恶气,及留血在阴中,少腹血结痛,折伤恶血等证也。肝肾虚,则为腰脊痛,咸温入肾补肝,故主腰脊痛。气属阳,补阳故又能益气也。"
鹿角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鹿角 (《本经》) 【来源】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。动物形态详"鹿茸"条。 【采集】分砍角和退角两种。砍角:在10月至翌年2月间,将鹿杀死后,连脑盖骨砍下,除去残肉,洗净...
相关推荐
-
鹿角胶
鹿角胶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白胶(《本经》),鹿胶(《本经逢原》)。 【来源】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。...
-
鹿肉
鹿肉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,动物形态详"鹿茸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含水分75.76%,粗蛋白质19.77%,...
-
芦莉草叶
芦莉草叶 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 【异名】红楠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爵床科植物芦莉草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芦莉草...
-
鸬鹚翅羽
鸬鹚翅羽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鸬鹚羽(《范汪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,动物形态详"鸬鹚"条。 【功用主治...
-
艾纳香根
艾纳香根 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来源】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根,植物形态详艾纳香条。 【性味】辛,温。 【功用主...
-
方解石
方解石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黄石(《别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的矿石。 【矿物形态】方解石 三方晶系...
-
玳瑁肉
玳瑁肉 (《食性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,动物形态详"玳瑁"条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 【功用...
-
老鼠脚迹
老鼠脚迹 (《陆川本草》) 【异名】鹅不食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地胡椒(《陆川本草》),拳头菊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 【来源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鹿角胶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