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粉草
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异名】仙人草(《职方典》),仙人冻(《纲目拾遗》),仙草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
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凉粉草
一年生草本。茎下部伏地,上部直立,长约15~50厘米,枝疏长毛。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~4厘米,先端稍钝,基部渐收缩成柄,边缘有小锯齿,两面均有疏长毛;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,呈苞片状,卵形至倒三角形,较花短,基部常带淡紫色,结果时脱落。总状花序柔弱,长5~10厘米;花小,轮生,柄长约3毫米;萼小,钟状,2唇形,上唇3裂,下唇全缘,结果时或筒状,下弯,有纵脉及横皱纹;花冠淡红色,长2.5毫米,上唇阔,全缘或齿裂,下唇长椭圆形,凹陷;雄蕊4,花丝突出;雌蕊1,花柱2裂;花盘一边膨大。小坚果椭圆形。花期秋季末。
分布我国南部。
【采集】夏季收割地上部分,晒干。或晒至半干,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,再晒至足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全草,多切成长约20厘米的段。茎方形,被灰棕色长毛,外表棕褐色或黑色,有沟槽,幼茎常扭曲;质脆易断,中心有髓。叶对生,多皱缩,纸质,稍柔韧,不易捻碎,长圆形或卵圆形,两面皆被疏长毛。花不常见。气微,嚼之味淡甘,有胶性。
产于广东。
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求原》:"涩甘,寒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淡,凉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暑,解渴,除热毒。治中暑,消渴,高血压,肌肉、关节疼痛。
①《本草求原》:"清暑热,解藏府结热毒,治酒风。"
②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为清凉解渴除暑剂。全草煎服,治糖尿病。"
③《广东中药》Ⅱ:"治湿火骨痛,"
④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暑。治中暑,感冒,高血压,肌肉、关节疼痛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;作冷饮或浸酒。
【选方】治花柳毒入骨:仙人冻六两,蒸数次,加生麻雀八只,连毛,浸双料酒四斤,浸二十天。每次服三两为度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凉粉草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凉粉草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仙人草(《职方典》),仙人冻(《纲目拾遗》),仙草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凉粉草 一年生草本。茎下部伏地...
相关推荐
-
栗子
栗子 (《千金食治》) 【异名】板栗(《唐本草》),栗果(《滇南本草》),大栗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...
-
栗秦
栗秦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内果皮。植物形态详"栗子"条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平,涩,无毒。" 【功...
-
藜芦
藜芦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葱苒(《本经》),葱葵、山葱、丰芦、蕙葵、公苒(《吴普本草》),梨卢(《本草经集注》),葱壬(《...
-
栗壳
栗壳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。植物形态详"栗子"条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涩,平,无毒。" 【...
-
莱菔叶
莱菔叶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萝卜杆(《滇南本草》),莱菔菜(《本草从新)》,萝卜缨(《本草再新》),莱菔甲(《现代实用中...
-
百脉根
百脉根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柏脉根(《唐书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百脉根,又名:牛角花...
-
淮山(山药)
淮山(山药) 【性味】:平、甘、无毒。 【归经】:入肺、脾、肾、胃。 【功效】:健脾、厚肠胃、补肺、益肾。 【主治...
-
扁蕾
扁蕾 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铁木尔-地格达(蒙名)。 【来源】为龙胆科植物中国扁蕾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中国扁蕾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栗子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