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根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,植物形态详"李子"条。
【采集】9~10月采。
【性味】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涩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解毒。治消渴,淋病,痢疾,丹毒,牙痛。
①《药性论》:"苦李根煮汁止消渴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主赤白痢,浓煎服。"
③《滇南本草》:"治膏淋脓闭,马口疼痛,秧草为使,用根点水酒服,但服后脓止,管中痒,方好。"
④《纲目》:"治小儿暴热,解丹毒。"
⑤《重庆草药》:"清火解毒。用于热淋,血痢,牙痛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暴有热,得之二、三日:李根、桂心、芒硝各十八铢,甘草、麦门冬各一两。上五味,细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五服。(《千金方》李根汤)
②治小儿尿灶丹,初从两股起,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:烧李根为灰,以田中流水和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李根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李根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,植物形态详"李子"条。 【采集】9~10月采。 【性味】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 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涩。" 【功用主治】...
相关推荐
-
栗叶
栗叶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,植物形态详"栗子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喉疔火毒,煎...
-
藜
藜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莱(《诗经》),厘、蔓华(《尔雅》),蒙华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鹤顶草(《土宿本草》),红落藜、舜...
-
李树胶
李树胶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树脂。植物形态详"李子"条。 【采集】在李树生长繁茂的季节,收采树干上分...
-
鲤鱼目
鲤鱼目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鲤鱼眼睛(《食疗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眼睛,动物形态详"鲤鱼"条。 【化学...
-
丁榔皮
丁榔皮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别名】松杨木皮(《本草拾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树皮。植物形态详"椋子木...
-
婆婆丁
【婆婆丁】 学名为蒲公英,又名黄花苗、黄花地丁、黄花郎、木山药、浆薄薄、补补丁、奶汁或苦蓿等。 婆婆丁属于多年生...
-
金荞麦
金荞麦 RhizomaFagopyriCymosi (英) WildBuckwheatRhizome 【别名】 野荞麦、荞麦三七、金锁银开。 【来源】 为蓼科植物野荞麦Fagop...
-
福建胡颓子叶
福建胡颓子叶 (厦门《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》) 【来源】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,植物形态详"白叶刺根"条。 【性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栗叶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