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麻花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麻花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乌麻花(《千金方》)。 【来源】为桑科植物大麻的雄株花枝。植物形态详"火麻仁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雌花花穗分泌的树脂含大麻酚、四氢大麻酚、大麻二酚等麻醉性物...

麻花
(《别录》)

【异名】乌麻花(《千金方》)。

【来源】为桑科植物大麻的雄株花枝。植物形态详"火麻仁"条。

【化学成分】雌花花穗分泌的树脂含大麻酚、四氢大麻酚、大麻二酚等麻醉性物质,其中四氢大麻酚活性最强,大麻二酚次之,大麻酚最小。大麻树脂尚含大麻二酚酸、大麻葛酚和反式桂皮酸;此外,树脂还含胆碱、胡芦巴碱、蕈毒碱;又含精氨酸、组氨酸等氨基酸。

麻花水汽蒸馏,约得挥发油0.5%,其中含丁香油酚、α-蒎烯、β-蒎烯、莰烯、α-松油烯、γ-松油烯、β-水芹烯、芳樟醇、氧化反式芳樟醇、香桧烯、α-芹子烯、β-金合欢烯、α-佛手柑油烯、姜黄烯、氧化石竹烯等。

另含哌啶,是恶臭物质,野生大麻恶臭特甚,即因多含哌啶之故。

麻花尚含抗菌成分,参见"麻叶"条。

【药理作用】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
大麻或称印度大麻(主要为雌花花穗及少量果实、小叶及细茎部分)对人的精神状态有特殊影响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,可因剂量、给药途径及用药时的特殊环境而有不同,特别与个性有很大关系,吸食后或思潮起伏、精神激动、自觉欣快:或沉湎忧郁、惊惶失措。较大剂量常多生幻觉,长期服用,则精神堕落,严重丧失工作能力。这些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的四氢大麻酚所引起,久用可产生耐受性,甚至可以耐受比致死量还大的剂量,停药时并不产生戒断现象。内服时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产生与吸入时相同程度的作用,而且作用发生也较慢,可能是有效成分被消化液破坏,也可能通过肝脏时被破坏一部分所致。Δ9-THC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既有兴奋又有抑制,动物的自发活动受到抑制,但给予外界刺激则其反应却更为敏感,对于巴比妥类的睡眠时间有延长作用,但对苯丙胺引起的自发活动增加却也有协同作用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抗伤害(止痛)作用(热板法)。

②抗菌作用
欧产大麻有抗菌作用,其有效成分为酸性,带有酚性或羧基基团的非结晶物质,难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醚、石油醚等溶媒中。1:150000时能抑制结核杆菌,而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-伤寒菌属、绿脓杆菌、变形杆菌无效。全血、血浆、血清可部分灭活此成分而降低其抗菌效力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,此成分在1:100浓度时,可立即杀死之;1:10000浓度时则需8小时。临床上可用于口腔、耳鼻喉、皮肤之消毒。

【毒性】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(毫克/公斤):42.5(静脉注射)、455(腹腔注射)、482(灌胃);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则分别为:28.6、373及666。中毒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,反射亢进,继之发生抑制,翻正反射消失,呼吸困难,以至死亡。死后解剖发见肺充血水肿,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异常。

【性味】苦辛,温,有毒。

①《吴普本草》:"雷公:辛,无毒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味苦,微热,无毒。"

【功用主治】祛风,活血。治风病肢体麻木,遍身苦痒,妇女经闭。

①《药性论》:"治遍身苦痒,逐诸风恶血,主女人经候不通。"

②《纲目》:"治健忘及金疮内漏。"

【宜忌】①《吴普本草》:"畏牡蛎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现虫为使。"

【选方】①治风病麻木:麻花四两,草乌一两,炒存性,为末,炼蜜调成膏,每服三分,白汤调下。(《纲目》)

②治瘰疬:麻花、艾各等分,合捣作炷,灸疬子一百壮。(《千金方》)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络石藤

      【中文名】络石藤(《本草拾遗》) 【类别】茎藤类 【异名】络石、石鲮(《本经》),鲮石、明石、悬石、云花、云珠、云英、...

    • 罗汉松实

      罗汉松实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。 【植物形态】①土杉,又名:长青(《纲目...

    • 绿结鸡骨

      绿结鸡骨 (《陆川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的骨。动物形态详"红毛鸡"条。 【性味】甘咸,微温。 【功用主治...

    • 罗勒根

      罗勒根 (《嘉祐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根,植物形态详"罗勒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嘉钓本草》:"主小儿黄烂疮...

    • 饱饭花

      饱饭花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乌饭子、米饭花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果实...

    • 对马耳蕨根

      对马耳蕨根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来源】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。植物形态详"对马耳蕨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...

    • 干地黄

      干地黄 (《本经》) 【别名】地髓(《本经》),原生地(《本草正义》),干生地(《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...

    • 大箭

      大箭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泽泻科植物窄叶泽泻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窄叶泽泻 多年生水生草本,高30~130厘米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络石藤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