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毛耳草
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【异名】敷地两耳草、铜眼狮、地坎风、铺地蜈蚣(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),山蜈蚣、对叶寸节草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过路蜈蚣、串地蜈蚣、白山茄、地蜈蚣、落地蜈蚣、摊地蜈蚣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腹泻草(《中草医药经验交流》)。
【来源】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黄毛耳草
多年生草本,常呈铺散匍匐状,全株均被有黄绿色细长柔毛,以茎、叶柄、托叶、叶背、脉间等处为多。茎具角棱,纤弱,节上有须根。叶对生,具短柄;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1~2.5厘米,宽6~12毫米,先端尖,全缘,基部稍圆;托叶连合成鞘状,膜质,边缘钻状齿裂。花数朵簇生于叶腋;花柄长2~3毫米,萼筒漏斗形,4裂;花冠漏斗形,长5~6毫米,4裂,淡紫白色,稀为白色,4裂;雄蕊4;子房2室,柱头2裂,棒状。蒴果,扁球形,长和宽均约2毫米,室背开裂;萼片宿存。种子黑棕色,细小。花期7月。果期9月。
生于路边、旷地、溪边、山坡。分布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【性味】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平,味微苦,无毒。"
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"辛苦酸涩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除湿,活血舒筋。治黄疸,水肿,乳糜尿,痢疾,腹泻,跌打损伤,无名肿毒,乳腺炎。
①《中国药植志》:"浸酒或煎水服,治劳伤出血,并有舒筋活络的功能;捣烂敷患处,治无名肿毒及扭伤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散血治内伤。"
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"行气散瘀,清热解毒,凉血,固齿,明目。"
④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清热,利尿,平肝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;捣汁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湿热黄疸: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。水煎服,连服三至七天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②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鲜黄毛耳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③治湿热水肿: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;另用石蒜鲜鳞茎一两,蓖麻种子二钱,共捣烂敷足心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④治小儿急性肾炎: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。二至三岁八钱至一两;四至六岁一两至一两半;七至十岁一两半至二两;十岁以上者二两至二两半。以上均为一日量,分三次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乳糜尿(膏淋):鲜黄毛耳草二两,金樱根六钱,灯心草、贯众各五钱。加水三碗煎成一碗。每日一剂,二次分服。如尿中有圆柱样物,加星宿菜全草七钱,牡荆子五钱;妇女患者加地?根一两;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一两。忌食姜、葱、蒜等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⑥治痢疾,肠炎:鲜腹泻草二两(干品一两),洗净,加水浓煎,去渣,取药液,赤痢加白糖,白痢加红糖冲服。一天分两次服。(《中草医药经验交流》)
⑦治中暑吐泻:鲜黄毛耳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⑧治小儿高热昏睡:黄毛耳草三钱,艾叶一钱,钩藤二钱,山查三钱,蜂窝一钱。水煎服。每小时服一次,每次服一匙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⑨治乳腺炎:黄毛耳草一两。水煎服,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⑩治妇女血崩:黄毛耳草,水煎,取汁冲红糖服。(《中国药植志》)
⑾治跌打损伤及蛇咬伤:鲜黄毛耳草捣汁饮,渣敷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黄毛耳草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黄毛耳草 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敷地两耳草、铜眼狮、地坎风、铺地蜈蚣(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),山蜈蚣、对叶寸节草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过路蜈蚣、串地蜈蚣、白山茄、地蜈蚣、落...
相关推荐
-
黄接骨丹
黄接骨丹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山马菜,又名:尖叶丝石竹、石栏菜、尖叶霞...
-
黄花母根
黄花母根 (《广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胶粘根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土黄芪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...
-
黄金菊根
黄金菊根 (《吉林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黄金菊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黄金菊 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茎单一,直...
-
黄花木
黄花木 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黄花木的种子。 【植物形态】黄花木 灌木,高1~3米。茎圆柱形,无毛,...
-
粳米泔
粳米泔 (《本草从新》) 【异名】渐二泔(《证治要诀》),米沈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淘洗粳米时第二次滤出之米泔水。 【...
-
白苏子
白苏子 (《饮片新参》) 【异名】荏子(《别录》),玉苏子(《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...
-
白补药
白补药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花茎状丹参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花茎状丹参,又名:地梗鼠尾。 多年生草本...
-
海蜇皮
海蜇皮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白皮子(《柑园小识》),白皮纸、秋风子(《纲目拾遗》),姹皮(《医林纂要》),罗皮(《动物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黄接骨丹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