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地丁
(《滇南本草》)
【异名】野豌豆、马口铃、猴丝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小响铃、狗响铃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响铃豆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响铃豆
灌木状草本,高15~100厘米基单一或分枝,枝条细弱,略被短毛。单叶互生,叶倒披针形,大小不一,上面光滑,绿色,下面略被柔毛,青灰色,几无叶柄。托叶极微细,如刚毛状,肉眼不易察见。总状花序顶生或同时腋生,有花6~20朵;苞片与小苞片甚细小,线形或丝状;小苞片着生于花萼基部;花萼长6~8毫米,深裂,萼齿矩形或线形,先端狭尖,略被丝光质短柔毛;花冠蝶形,淡黄色;旗瓣先端浑圆,至基部渐狭,边沿略被毛;翼瓣倒卵形;龙骨瓣曲折,均具短爪。雄蕊10枚,合生成单体,花药异型;花柱长,柱头细小,斜生,荚果无毛,圆柱形,伸出于花萼之外;种子6~12颗。花果期5~11月。
生长于山坡荒地。分布我国南部、东南及西南部各省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集,洗净,晒干。
【化学成分】含响铃豆碱。
【性味】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凉,苦涩。"
【归经】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肺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解毒,利尿。治久咳痰喘,尿道炎,膀胱炎,痈疽疔疮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痈疽疮肿,消痰、定喘、止咳嗽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叶:治黄疸,乳疮,疳积。"
③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撵疮毒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年久咳嗽痰喘,气阻喉内,如拽锯之声,不得安眠:黄花地丁(蜜炒)二钱,响铃草(蜜炒)二钱。煎汤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②治尿道炎、膀胱炎:小响铃一两至一两五钱。水煎服,白酒引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黄花地丁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黄花地丁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野豌豆、马口铃、猴丝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小响铃、狗响铃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响铃豆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响铃豆 灌木状草...
相关推荐
-
画眉草
画眉草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榧子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星星草(《植物名汇》),蚊子草(《种子植物名称》)。 【来...
-
黄花夹竹桃
黄花夹竹桃 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 【异名】夹竹桃、番仔桃(《福建中草药》),台湾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吊钟花、酒杯花、竹...
-
黄颔蛇骨
黄颔蛇骨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。动物形态详"黄颔蛇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"治久疟,劳疟...
-
黄颔蛇头
黄颔蛇头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头部。动物形态详"黄颔蛇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"主久疟及小...
-
鳜鱼
鳜鱼 (《开宝本草》) 【异名】鳜豚、水豚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石桂鱼(《开宝本草》),锦鳞鱼(《东医宝鉴》),桂鱼(《本草求...
-
大枣
大枣 (《本经》) 【别名】干枣、美枣,良枣(《别录》),红枣(《医学入门》)。 【来源】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。 【植...
-
豆角柴
豆角柴 (《贵州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西南杭子梢 灌木,高1~3米。小枝有棱,被贴生...
-
分心木
分心木 (《山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胡桃衣(《本草再新》),胡桃夹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胡桃隔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画眉草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