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豆蔻
(《药性论》)
【异名】红豆(王好古),红蔻(《本草述钩元》),良姜子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姜种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"大良姜"条。
【采集】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摘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果实椭圆球形,长0.8~1.5厘米,直径0.7~1厘米。一端有一小凹点(果柄痕),另一端冠以残留的淡黄色花被,长可达5毫米。外皮红棕色或枣红色,略皱缩,质薄,手捻之即碎。内含6粒种子,呈扁圆四面形或三角状多面形,黑棕色或红棕色,微有光泽,外附一层白色薄膜,破开内为灰白色。有香气,味辛辣。以颗粒饱满、气味辛辣者为佳。
主产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炮制】拣去杂质,筛去灰屑,用时捣碎。
【性味】辛,温。
①《药性论》:"味苦辛。"
②《开宝本草》:"味辛,温,无毒。"
③《纲目》:"辛,热。"
【归经】《纲目》:"入手、足太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散寒,燥湿,消食。治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噎膈反胃,疟疾,痢疾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治冷气腹痛,消瘴雾气毒,去宿食,温腹肠,吐泻,痢疾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治肠虚水泻,心腹绞痛,霍乱,呕吐酸水,解酒毒。"
③《纲目》:"治噎膈反胃,虚疟寒胀,燥湿散寒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止呕进食,大补命门相火。"
⑤《医林纂要》:"温中散寒,醒脾燥湿。"
⑥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外用治汗斑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8~1.5钱。外用:研末搐鼻或调搽。
【宜忌】阴虚有热者忌服。
①《药性论》:"多食令人舌粗,不思饮食。"
②《生生编》:"最能动火伤目,致衄,食料不宜用之。"
③《纲目》:"脾肺素有伏火者禁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腹痛体冷,呕沫,不欲食:红豆蔻(去皮),荜茇、桂心、白术、当归(研,微炒)、人参(去芦头)各半两,附子一两(炮裂,去皮、脐),白豆蔻三分(去皮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陈橘皮三分(汤浸,去白瓤,焙),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微炒去汗)三分。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计时候,以生姜汤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红豆蔻丸)
②治风寒牙痛:红豆蔻为末,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,并掺牙取涎,或加麝香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)
红豆蔻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红豆蔻 (《药性论》) 【异名】红豆(王好古),红蔻(《本草述钩元》),良姜子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姜种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"大良姜"条。 【采集】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摘,...
相关推荐
-
红花苗
红花苗 (《开宝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,植物形态详"红花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开宝本草》:"生捣碎,敷瘀...
-
红果冬青根
红果冬青根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红果冬青"条。 【性味】甘,凉。 【功用主治...
-
古钩藤
古钩藤 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 【异名】白叶藤(《药学学报》(9):,561,1963),白马连鞍、牛角蘑,断肠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...
-
红升麻
红升麻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黄力花、接骨草、泽兰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。 【植物...
-
白蜡花
白蜡花 (贵州) 【来源】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。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止咳,定喘。治咳嗽,哮喘。 【用...
-
豆腐渣果
豆腐渣果 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 【来源】为山龙眼科植物萝卜树的根、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萝卜树 常绿小乔木,全体光滑无...
-
蛇莓
蛇莓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鸡冠果、野杨梅(《救荒本草》),蛇藨、地莓(《本草会编》),蚕莓(《纲目》),三点红、龙吐珠、...
-
藤杜仲
藤杜仲 (《陆川本草》) 【异名】土杜仲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红杜仲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红花苗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