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天?巷
(《岭南采药录》)
【异名】龙骨风、大贯众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,山?巷(广东)。
【来源】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干。
【植物形态】桫椤,又名:树蕨。
大型蕨类,主干高达2~6米,深褐色或浅黑色,外皮坚硬,有老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。叶丛生于主干顶端;叶柄和叶轴粗壮,深棕色,有密刺;叶片巨大,纸质,长1~3米,3回羽状分裂,羽片长矩圆形,先端长渐尖,长30~50厘米,中部宽13~20厘米,羽轴下面无毛,但下部有疏刺,上面连同小羽轴疏生棕色卷曲有节的毛,小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泡状的鳞片;小羽片羽裂几达小羽轴,裂片披针形,短尖头,有疏锯齿。叶脉分叉。孢子囊群生子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托,上,囊群盖近圆球形,腆质,初时向上包被囊群,成熟时裂开。
生长于溪边、林下或草丛中。分布于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台湾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削去坚硬的外皮。
【药材】干燥的主干呈圆柱形,直径约12厘米,表面棕色,全体有排列较整齐的叶柄痕;每一叶柄痕近圆形,直径约3~4厘米,下方有凹陷,边缘有多数排列紧密的叶迹维管束,中间亦有叶迹维管束散在。断面中空,周围的维管束排成折叠状,形成隆起的脊和纵沟。质坚硬。
主产广东、广西。
【化学成分】根含生物碱、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糖类。
【性味】苦涩,凉。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苦湿,平,有小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肺胃热,祛风除湿。治流感,肺热咳喘,吐血,风火牙痛,风湿关节痛,腰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哮喘咳嗽,内伤吐血,骨痛,腹痛,风火牙痛,小肠气痛。"
②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驱风湿,强筋骨。治风湿性关节痛,跌打损伤;并可预防流感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。外用:煎水洗或取鲜汁擦患部。
【选方】①治哮喘咳嗽:飞天?巷、陈皮、猪肉煎汤服。
②治内伤吐血:飞天?巷、猪精肉,煎汤服。
③治骨痛,腹痛,风火牙痛:飞天?巷,水煎冲酒服。
④治小肠气痛:飞天?巷、猪小肚,煎汤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⑤治肾虚腰痛:龙骨风、杜仲藤、续断、红牛膝、五指牛奶、淫羊藿、巴戟,煎服及外洗。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
⑥治癣症:龙骨风鲜品乳汁,擦患部。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
飞天?巷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飞天?巷 (《岭南采药录》) 【异名】龙骨风、大贯众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,山?巷(广东)。 【来源】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干。 【植物形态】桫椤,又名:树蕨。 大型蕨类,主干高达2~...
相关推荐
-
蛾药
蛾药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火把花、火草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华火绒草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华火绒草,又名:中国火...
-
鹗骨
鹗骨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。 【动物形态】鹗(《纲目》),又名:睢鸠(《诗经》),王睢(《尔雅》),沸波...
-
飞天蜈蚣
飞天蜈蚣 (《陆川本草》) 【异名】蜈蚣草、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落地蜈蚣、百足草(《陆川本草》),铁斑鸠、巴岩姜(《...
-
二色补血草
二色补血草(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) 【别名】燎眉蒿(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),补血草、扫帚草、匙叶草、血见愁(《北方常用中草...
-
榧子
榧子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彼子(柀子)(《本经》),榧实(《别录》),罴子(陶弘景),玉山果(《东坡诗集》),赤果、玉榧(《日...
-
二叶舞鹤草
二叶舞鹤草 (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) 【来源】为百合科植物二叶舞鹤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二叶舞鹤草 多年生草本,高10~...
-
地仙桃
地仙桃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①梓木草,又名:琉璃草、接骨仙桃...
-
豆角柴
豆角柴 (《贵州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西南杭子梢 灌木,高1~3米。小枝有棱,被贴生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蛾药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