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黄连
(《云南中草药》)
【异名】假苦楝、矮秃秃、千年矮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鸡血散、小罗伞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白花矮陀陀、七匹散、金丝岩陀、土黄连(《云南中草药》),滇地黄连、铁冬青、思茅地黄连(《文山中草药》),金丝矮陀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雅害黑(傣名)。
【来源】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的全株。
【植物形态】滇黔地黄连
矮小灌木,高约20厘米。茎直立,少分枝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总轴连柄,长5~7厘米;小叶5~7,顶生小叶具柄,披针形,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3~7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渐尖,边缘具粗锯齿;侧生小叶无柄,基部一对最小,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0.5~1厘米,全缘。聚伞花序腋生;苞片长三角形,被短毛;花柄短,上有肉质短刺;萼钟状,5深裂,披针形,长约2毫米;花冠白色,长达2厘米,内面被稀疏的长柔毛,5裂,裂片卵圆形,先端短尖,带紫红色;雄蕊的花丝筒顶端撕裂状;子房上位,5室,被长柔毛,柱头头状。蒴果扁球形,具5钝棱,被柔毛。基部有宿存的花萼;种子扁平。花期5~9月。果期6~10月。
生于山谷林下。分布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
【性味】苦。凉,有毒。
①《文山中草药》:"苦,寒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根:微苦,平,有小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解毒,行气活血。治感冒高热,疟疾,肺炎,咳喘,吐血,胃痛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叶:散瘀消肿,接骨。治跌打骨折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活血,治病后虚弱、风湿骨痛、跌打内伤、咳嗽、吐血、哮喘、肺炎。"
③《云南中草药》:"行气止痛,活血祛瘀,截疟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2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【宜忌】《云南中草药》:"本品有小毒,用量不宜多。"
【选方】①治胃痛:白花矮陀陀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②治气胀腹痛,恶性疟疾:白花矮陀陀根五分,草果为引,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③治伤风感冒,高热不退,胃痛,风湿关节痛:金丝矮陀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地黄连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地黄连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假苦楝、矮秃秃、千年矮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鸡血散、小罗伞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白花矮陀陀、七匹散、金丝岩陀、土黄连(《云南中草药》),滇地黄连、铁...
相关推荐
-
灯笼草
灯笼草 (《陆川本草》) 【异名】打头泡、泡泡草、心不干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爆卜草(《陆川本草》),灯笼泡、鬼灯笼、...
-
刀豆根
刀豆根 (《医林纂要》) 【植物形态】豆科植物刀豆,详"刀豆"条。 【性味】苦,温。 ①《医林纂要》:"苦咸。" ②《分类草...
-
地筋
地筋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菅根、土筋(《别录》),黄茅(《纲目》),毛针子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...
-
倒生莲
倒生莲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倒水莲(《草木便方》),花老鼠、尾生根、石上凤尾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金鸡尾...
-
波棱瓜
波棱瓜 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色尔格美多(藏名)。 【来源】为葫芦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波棱瓜 草质...
-
芡实叶
芡实叶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鸡头盘(《本草图经》),刺荷叶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 【来源】为睡莲科植物芡实的叶。植物...
-
金挖耳根
金挖耳根 (《分类草药性》) 【异名】野烟头(《重庆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金挖耳的根及茎基部。植物形态详"金挖耳...
-
布朗耳蕨
布朗耳蕨 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 【异名】睬甲哈乌(藏名)。 【来源】为鳞毛蕨种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布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灯笼草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