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锦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异名】地噤(《本草拾遗》),常春藤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爬墙虎、红葡萄藤、红葛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爬山虎(《苏南种子植物》),大风藤、过风藤(《江西中药》),三角枫藤、蝙蝠藤、爬岩虎、野枫藤、日光子、枫藤、爬龙藤、野葡萄、腹水藤、三叶茄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风藤(《江西草药》),石壁藤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根及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爬山虎
落叶藤本。枝条粗壮,卷须短,多分枝,先端具粘性吸盘。叶阔卵形,长10~20厘米,宽8~17厘米,中部以上较宽,先端通常3裂,基部呈心形;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,且分成3小叶,均有小叶柄,中间小叶倒卵形,两侧小形斜卵形;叶片边缘具粗锯齿,齿端尖锐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无毛,下面淡绿色,脉上有柔毛;叶柄长8~22厘米。聚伞花序通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,长4~8厘米;花萼小;花瓣5;雄蕊5,花盘与子房贴生;子房上位,2室。每室含胚珠2枚,花柱单一,甚短,柱头头状。浆果蓝黑色,球形,径约6~8毫米。花期6月。果期9月。
多攀援墙壁及岩石上。分布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等地。
【化学成分】叶含矢车菊素。种子含油28%。其中含软脂酸、硬脂酸、油酸、棕榈油酸,亚油酸。地锦的冠瘿含羧乙基赖氨酸及羧乙基鸟氨酸。
【性味】甘,温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温,味甘微涩。"
【功用主治】活血,祛风,止痛。治产后血瘀,腹中有块,赤白带下,风湿筋骨疼痛,偏头痛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破老血,产后血结,妇人瘦损,不能饮食,腹中有块,淋沥不尽,赤白带下,天行心闷,并煎服之,亦浸酒。"
②《江西中药》:"活血祛风。凡筋骨疼痛,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,皆主治之。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,适用于关节风湿,腰脚软弱等症。"
③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祛风湿,通经络,止血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5钱;或浸酒。
【选方】①治风湿性关节炎:爬山虎藤茎或根一两,石吊兰一两。炖猪脚爪连服三至四次。或(爬山虎)藤茎,卫矛,高梁根各一两。水煎。用黄酒冲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②治关节炎:爬山虎藤二两,山豆根二两,锦鸡儿根二两,茜草根一两。水煎服。
③治半身不遂:爬山虎藤五钱,锦鸡儿根二两,大血藤根五钱,千斤拔根一两,冰糖少许。水煎服。
④治偏头痛、筋骨痛:爬山虎藤一两,当归三钱,川芎二钱,大枣三枚。水煎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江西草药》)
⑤治偏头痛:爬山虎根一两,防风三钱,川芎二钱。水煎服,连服三至四剂。
⑥治便血:爬山虎藤茎,黄酒各一斤,加适量水煎,一天服四次,分两天服完。
⑦治疖子,损伤:鲜爬山虎根捣烂,和酒酿拌匀敷患处:另取根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
⑧治带状疱疹:爬山虎根磨汁外搽。(⑤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地锦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地锦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地噤(《本草拾遗》),常春藤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爬墙虎、红葡萄藤、红葛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爬山虎(《苏南种子植物》),大风藤、过风藤(《江西中药》...
相关推荐
-
稻谷芒
稻谷芒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稻稳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谷颖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。植物...
-
灯盏细辛
灯盏细辛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地顶草、灯盏花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地朝阳、双葵花、东菊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 【来源...
-
地白草
地白草 (《开宝本草》) 【异名】七星莲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天芥菜草、白菜仔、鸡疴粘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黄瓜草(《广...
-
地黄实
地黄实 (陶弘景) 【来源】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干地黄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本草图经》:"阴干捣末,水服...
-
川贝母
川贝母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虻(《诗经》),黄虻(《管子》),苘(《尔稚》),贝母、空草(《本经》),贝父、药实(《广雅...
-
海月壳
海月壳 (《本草从新》) 【异名】明瓦(《闽中海错疏》),蜊壳爿(《本草从新》)。 【来源】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壳,动物形...
-
金线鱼
金线鱼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洞鱼、波罗鱼(《中国经济动物志?淡水鱼类》)。 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小鲈鲤的肉。 【动物形...
-
过山青
过山青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来源】为亚麻科植物石海椒的枝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石海椒,又名:黄亚麻。 亚灌木,高0.5~1米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稻谷芒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