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金钱草
(《重庆草药》)
【异名】神仙对坐草(《百草镜》),地娱蚣(王安卿《采药志》),蜈蚣草(《纲目拾遗》),过路黄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铜钱草(《草木便方》),野花生(《植物名汇》),仙人对坐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四川大金钱草、小茄(《中药通报》6(1):26,1959),对座草(《江苏植药志》),一串钱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临时救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黄疸草(《本草推陈》),一面锣、金钱肺筋草,藤藤侧耳根、白侧耳根铜钱花、水侧耳根(《重庆草药》),大连钱草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遍地黄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报舂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过路黄
多年生草本,有少许柔毛或近无毛,茎柔弱,匍匐地面,长20~60厘米;叶、萼、花冠均具点状及条纹状黑色腺体。叶对生;卵形或心形,长3~5厘米,宽2.5~4.5厘米,先端钝尖或钝,基部楔形或心形,全缘;有叶柄。花黄色,成对腋生,具花梗;萼片5,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幼嫩时稍有毛,成熟后无毛;花瓣5,长为萼片的2倍,裂片线状舌形,先,端尖;雄蕊5,3枚较长,2枚较短,长约为花冠的一半,花丝基部连合成筒;子房上位,花柱长,柱头头状,通常宿存。蒴果球形咸近于球形,有黑色短条状腺体。花期5~7月。果期9~10月。
喜生于山坡疏林湿地。分布华东、华南、西南、华中及陕西、甘肃、山西等地。
【采集】5月采收,鲜用或晒干用。
【药材】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。根纤细,淡黄色;茎扭曲,暗红棕色,表面多细纵沟纹,径约1毫米,无毛;断面外圈深棕色,中心淡黄色;下部茎节处有须根。叶对生,多皱缩,卵形或心形,主脉1条,于下面突出,侧脉不显,上面棕绿色,下面较浅,性脆易碎。用水浸后,透光可见黑色短条纹。花果一般不见。气微香,味淡微酸。
主产四川;此外,江苏、广西、浙江、湖南等地亦产。
四川地区还有同属植物点腺过路黄,其全草或带根全草亦可作大金钱草使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①过路黄全草含酚性成分、甾醇、黄酮类、氨基酸、鞣质、挥发油及胆碱。
②点腺过路黄全草中分离出氯化钾和混合糖类,初试尚有黄酮类、皂甙、甙、内酯类和有机酸等反应。
【性味】甘淡,平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淡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寒,味酸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谈,无毒。"
④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苦酸,凉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利湿,消肿,解毒。治黄疸,水肿,胆结石、肾结石、膀胱结石,反胃噎膈,跌打损伤,疔疮肿毒。
①王安卿《采药志》:"治反胃噎膈,水肿臌胀,黄白火丹,阴症伤寒。"
②《草木便方》:"除风毒。癫狗咬伤,捣酒服。疠风,丹毒,生服、(外)涂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血热,清肺止咳,消水肿。治肾结石,胆结石,跌打损伤及疟疾。"
④《重庆草药》:"治痨伤咳嗽带血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2两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黄疸初起,又治脱力虚黄:神仙对坐草三叶,白荷包草、平地木、茵陈各三钱。水煎分三服,早、中、晚下。(《百草镜》)
②治腹水肿胀:过路黄鲜草适量,捣烂敷脐部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③治肾虚水肿:四川大金钱草、小茴香。炖猪蹄子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④治石淋:过路黄一两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⑤治胆石病:大金钱草、狗宝。研末,蒸猪肝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⑥治一切疝气:仙人对坐草、青木香。二味捣汁,冲酒服。(《刘羽仪经验方》)
⑦治疔疮:过路黄捣汁,兑淘米水或酒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⑧治跌打损伤:过路黄鲜全草,洗净,捣汁一小杯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⑨治骨折:四川大金钱草、二郎箭、见血飞,大血藤皮。研末,调麻油包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⑩治毒蛇咬:神仙对坐草捣汁饮,以渣敷伤口。(《祝穆试效方》)
【临床应用】①治疗结石病
每日用过路黄全草2两至半斤煎服,对肝胆结石有-定效果。某些病例治疗后不仅临床症状消除,肝功能恢复正常,且X线亦见结石阴影消失。本品亦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,同样有效。临床应用大都配成复方,以增强效果。
②治疗急性乳腺炎
将过路黄鲜品洗净,晾干后捣烂敷于患处,每天1~3次。观察13例,1~3天痊愈者8例,4~6天痊愈者5例。有2例在起病时曾用青霉素、链霉素治疗,但乳房肿痛未见好转,反而坚硬不散,经用过路黄加适量蛇地钱,伏地堇共捣烂外敷3天而愈。
大金钱草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大金钱草 (《重庆草药》) 【异名】神仙对坐草(《百草镜》),地娱蚣(王安卿《采药志》),蜈蚣草(《纲目拾遗》),过路黄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铜钱草(《草木便方》),野花生(《植物名汇》),...
相关推荐
-
大透骨草
大透骨草 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杜鹃花科植物尾叶越橘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尾叶越橘 灌木,高1米以上。茎...
-
大金香炉
大金香炉 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 【异名】假豆稔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豹牙郎、石老虎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白爆牙郎(《广西中...
-
大良姜
大良姜 (《广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山姜、良姜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大高...
-
大麦醋糟
大麦醋糟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大麦制醋后剩余之糟粕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酸,微寒,无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食疗...
-
柏脂
柏脂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柏油(《纲目拾遗》)。 【来源】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。植物形...
-
鬼箭羽
鬼箭羽 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卫矛、鬼箭(《本经》),神箭(《广雅》),六月凌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八树、四棱锋、芸...
-
百脉根
百脉根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柏脉根(《唐书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百脉根,又名:牛角花...
-
刺天茄
刺天茄 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苦颠茄、苦天茄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大透骨草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