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大飞扬草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大飞扬草 (《岭南采药录》) 【异名】大飞羊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飞扬、神仙对坐草、节节花、大号乳仔草、蚝刈草、猫仔癀、大乳草、木本奶草、金花草、蜻蜒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白乳草...

大飞扬草
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【异名】大飞羊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飞扬、神仙对坐草、节节花、大号乳仔草、蚝刈草、猫仔癀、大乳草、木本奶草、金花草、蜻蜒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白乳草、过路蜈蚣、蚂蚁草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天泡草(《广东中药》),大乳汁草、奶子草、九歪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假奶子草、癣药草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奶母草(《卫生简报》(3):11,1971)。

【来源】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

【植物形态】飞扬草
一年生草木,被粗毛,含白色乳汁,通常由茎基部分枝。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,匍匐状或扩展,长15~40厘米。叶对生;卵形至矩圆形,长1~4厘米,基部略狭而偏斜,边缘有小锯齿,中部通常有紫斑;托叶小,线形。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成腋生头状花序;总苞宽钟形,外被柔毛,顶端4裂;腺体4,漏斗状,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;花单性,无花枝: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;雄花多数,雄蕊1;雌花单1,生于花序中央,子房3室,花柱3。蒴果阔卵形,长约1.5毫米,被毛,三角形。花期全年。

生于旷地、路旁、园边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
【采集】夏、秋间采收,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带根全草,长15~30厘米。根细长弯曲;茎圆柱形,粗1~3毫来,稍屈曲,红棕色,有不规则的浅纵皱及小疣点,节明显,被黄绿色粗毛;质坚脆易断,断面木质白色,中空;叶多卷缩,纸质易碎;叶腋有花序,花细小,极多,干缩,或带蒴果。气弱而特异。

产广东,福建等地。

【性味】辛酸,寒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酸,性烈。"
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酸苦,性寒。"
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微辛酸,微凉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解毒,通乳,渗湿,止痒。治急性肠炎,菌痢,淋病,尿血,肺痈,乳痈,疔疮,肿毒,湿疹,脚癣,皮肤瘙痒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浮游虚火,敷牙肉肿痛。"
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煎水洗疥癞。"

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消痈解毒,利尿止痢。"

④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祛风止痒,通乳。治肠炎,痢疾,皮炎,湿疹,皮肤瘙痒,脚癣,产后少乳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3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【选方】①治赤白痢疾:大飞扬草五至八钱。赤痢加白糖,白痢加红糖,用开水炖服。

②治小便不通,淋血: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。酌加水煎服,日服两次。

③治疔疮:大飞扬草鲜叶一握,加食盐、乌糖各少许,捣烂外敷。

④治肺痈:鲜大飞扬全草一握,捣烂,绞汁半盏,开水冲服。

⑤治乳痈: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;另取鲜草一握,加食盐少许,捣烂加热水外敷。

⑥治小儿烂头疮,黄水浸淫,染生耳面者:飞插草一握,酌加水煎,洗涤。

⑦治小儿疳积:大飞扬草一两,猪肝四两。炖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⑧治带状疱疹: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,加雄黄末五分调匀,涂抹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⑨治脚癣:鲜飞扬草三两,加75%酒精500毫升,浸泡三至五天,取浸液外擦。(云南)

【临床应用】①治疗急性肠炎及菌痢
飞扬草每日1~5两,水煎分3次服;或制成片剂,每次5片,日服3~4次;或制成注射液(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),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,每日3次。也有用飞扬草8钱,火炭母、凤尾草各5钱组成复方,煎水浓缩成膏状,再烘干研细装入胶囊(每粒含药0.6克),成人每服3粒,小儿7~12岁2粒,7岁以下1粒,每日4次,5天为一疗程。据2000余例急性菌痢及肠炎用各种不同剂量及剂型治疗观察,治愈率约在90%左右。据1743例菌痢的分析,脓血便消失最快为1天,最慢为9天,在3天内消失者78%;退热时间最短6小时,最长为4天,在1天内退热者占68%;粪便转阴时间最短2天,最长10天。如粪检几次为阳性者,药量可加倍,往往可使粪检迅速转阴,亦未发现副作用。

②治疗慢性气管炎
用飞扬草4两,桔梗3钱,加水煮沸2小时,滤汁再煎,将两次药液合并过滤浓缩到60毫升,每服20毫升,每日3次,10天为一疗程,连服二个疗程。据128例观察,近期控制33例(25.8%),显效36例(28.1%),好转46例(36.2%)。飞扬合剂对慢性气管炎的咳嗽,咳痰及肺部干湿性罗音近期疗效较好,但平喘作用不够理想;年龄越大、病程越长、体质越弱,疗效越差;单纯型比喘息型疗效较好;属于中医分型之虚寒型效果较差。如个别病人有头晕、便溏及感冒者,仍可继续服药。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大蓟

      【中文名】:大蓟 【类别】:全草类 【英文名】:JapaneseThistleHerb 【别名】:将军草、牛口刺、马刺草。 【来源】:为菊科...

    • 大风子

      大风子 (《本草衍义补遗》) 【异名】大枫子(《品汇精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。 【植物形态】大...

    • 大鹅儿肠

      大鹅儿肠 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 【异名】黑牵牛、寸金草、老鹳精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大种鹅儿肠、通经草(《贵阳民间...

    • 大萼鹿角藤

      大萼鹿角藤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土杜仲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 【来源】为夹竹桃种植物大萼鹿角藤的茎藤。 【植物...

    • 木黄连

      木黄连 (《广西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土黄连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...

    • 橘核

      橘核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橘子仁(《婉僧坦集验方》),橘子核(《本草衍义》),橘米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橘仁(《药材学...

    • 川贝母

      川贝母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虻(《诗经》),黄虻(《管子》),苘(《尔稚》),贝母、空草(《本经》),贝父、药实(《广雅...

    • 莲子

      莲子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藕实、水芝丹(《本经》),莲实(《尔雅》郭璞注),泽芝(《纲目》),莲蓬子(《山西中药志》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大蓟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