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刺猬皮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刺猬皮 (《本草原始》) 【异名】猬皮(《本经》),仙人衣(《山东中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。 【动物形态】①刺猬(《本草原始》),又名:猬、毛刺(《尔雅》),白刺猬...

刺猬皮
(《本草原始》)

【异名】猬皮(《本经》),仙人衣(《山东中药》)。

【来源】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。

【动物形态】①刺猬(《本草原始》),又名:猬、毛刺(《尔雅》),白刺猬(《杨氏家藏方》),猬鼠(《纲目》),偷瓜蜮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,刺鼠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,偷瓜獾、刺血儿、刺球子、刺鱼。
体形较大,体长约22厘米,尾长约2厘米。头宽,吻尖。耳短,不超过其周围之棘长。足及爪较长。身体背面被粗而硬的棘刺,头顶部之棘略向两侧分列。棘之颜色可分二类:一类纯白色,或尖端略染棕色;另一类棘之基部白色或土黄色,其上为棕色,再上段复为白色,尖梢呈棕色。整个体背呈土棕色。脸部、体侧和腹面以及四肢的毛为灰白或浅灰黄色。四足浅棕色。头骨之颔关节窝后突甚小,显然低于颞乳突之高。
栖息于平原、丘陵或山地的灌木丛中,亦见于市郊、村落附近。昼伏夜出,冬眠期长达半年。遇敌则卷缩成一刺球。食物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,亦食幼鸟、鸟卵、蛙、蜥蜴,以及瓜果、蔬菜等。分布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中,以至四川等地。

②短刺猬,又名:达呼尔刺猬、大耳猬。
外形同刺猬而略小。耳甚大,长于周围棘刺。棘由耳基前端稍后方起始,向后经背至尾部以上。头顶部棘不向两侧分列。棘较细而短,有棕褐色与白色相间,整个背部呈浅褐色。全身无白色之棘。腹毛土黄色。颔关节窝后突与顾乳突等高,二者连成半圆形的管状。
栖息于北方草原地带,低洼地方较多。亦有冬眠习惯。食昆虫、小鼠或蛙等小动物。分布吉林省西部、内蒙古东部,南至河北省北部。

以上二种动物的脑(猬脑)、肉(猬肉)、脂肪油(猬脂)、心肝(猬心肝)、胆(猬胆)等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全年均可捕捉,于冬眠时捕获更易。捕得后,用刀纵剖腹部,将皮剥下,翻开,撒上一层石灰,于通风处阴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,有的边缘卷曲成简状或盘状,长约3~4厘米。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,刺长1.5~2厘米,坚硬如针,灰白色、黄色或灰褐色不一。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。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,留有筋肉残痕。具特殊腥臭气。以张大、肉脂刮净、刺毛整洁为佳。
主产河北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内蒙古、浙江、安徽、吉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【化学成分】上层的刺,是由角蛋白所成。此是主要成分。下层的真皮层,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。

【炮制】炒刺猬皮:取拣净的刺猬皮,剁成小块,洗净,晒干,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,加入刺猬皮,炒烫至黄色,取出,筛、刷去滑石粉,剪去毛,放凉。

【性味】苦,平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平。"

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味甘,有小毒。"

【归经】①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肠、胃。"
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足太阴、阳明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降气定痛,凉血止血。治反胃吐食,腹痛疝气,肠风痔漏,遗精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五痔阴蚀下血,赤白五色血汁不止,阴肿痛引腰背,酒煮杀之。"

②《别录》:"疗腹痛疝积,烧为灰,酒服之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主肠风泻血,痔病有头,多年不瘥者,炙末白饮下方寸匕;烧末吹主鼻衄。"

④孟诜:"烧灰酒服治胃逆,又煮汁服止反胃。"

⑤《本草备要》:"泻,凉血。"

⑥《本经逢原》:"除目中翳障。"

⑦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煅研服,治遗精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3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【宜忌】《本草经集注》:"得酒良。畏桔梗、麦门冬。"

【选方】①治反胃吐食:猬皮烧灰,酒服或煮汁,或五味淹炙食。(《普济方》)

②治肠风下血:白刺猬皮一枚(于铫子内?针焦,去皮,只用针),木贼半两(炒黄)。上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热酒调下,空心食前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猬皮散)

③治痔:猬皮、穿山甲等分,烧存性,入肉豆蔻-半,末之,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。(《本草衍义》)

④治肠痔下部如虫啮:猬皮烧末,生油和敷之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
⑤治肛出:猬皮一枚,磁石四两,桂心一尺。上三味,治下筛。饮服方寸匕,日一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⑥治五色痢疾:猬皮烧灰,酒服二钱。(《寿域神方》)

⑦治遗精:炒刺猬皮研末。每次二钱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
⑧治前列腺炎、肾结石:猬皮2个,焙干研末。分40包,早晚用米汤各送服1包。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,勿顾虑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⑨治鼻衄:猬皮一枚,烧为灰,细研,每用半钱,绵裹纳鼻中,数易之。(《圣惠方》塞鼻散)

⑩治鼻中息肉:猬皮炙末,绵裹塞之三日。(《千金方》)

⑾治?犬咬人:猬皮、头发等分。烧末,水和饮一杯。若或已目赤口噤者,折齿下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本草经疏》:"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,及五痔阴蚀下血,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。阴肿痛引腰背,腹痛疝积,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,辛以散之,苦以泄之,故主之也。"

②《本经逢原》:"猬皮,《本经》主五痔阴蚀,取其锐利破血也,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,取其筋脉能收纵也。"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刺天茄叶

      刺天茄叶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叶。植物形态详"刺天茄"条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集,晒干或鲜用。...

    • 刺参

      刺参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 【来源】为川续断科植物细叶藦苓草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细叶摩苓草 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...

    • 刺桐花

      刺桐花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鹦哥花(《天中记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,植物形态详"海桐皮"条。 【功用主治...

    • 刺盖草

      刺盖草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大刺盖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罗平蓟 多年生草本,高达...

    • 白茅花

      白茅花 (《日华子本草》) 【异名】营花(《唐本草》),茅盔花、茅针花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...

    • 刺参

      刺参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 【来源】为川续断科植物细叶藦苓草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细叶摩苓草 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...

    • 柏根白皮

      柏根白皮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柏皮(《本草经集庄》),柏白皮(《别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。植物...

    • 青檀香

      青檀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青藤香(《阳春县志》),青风藤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小葛藤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。 【来源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刺天茄叶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