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果苏木
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【异名】忙果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刺果苏木
藤状灌木,全株有下弯的钩刺,各部均被黄色柔毛。叶长30~45厘米;羽片6~9对,对生,在小叶着生处常有托叶状的小钩刺1对;小叶6~12对,长椭圆形,长1.5~4厘米,宽1.5~2厘米,先端钝圆而有小凸尖,基部偏斜;托叶大,叶状,常分裂,脱落。总状花序腋生,具长梗,上部稠密,下部稀疏;苞片锥状,被毛,外折,开花时渐脱落;萼裂片5,内外均被锈色毛;花瓣黄色,或最上面1片有红斑,倒披针形,不长过花萼,有爪。荚果矩圆形,长5~7厘米,顶端有喙,外面具细长的针刺。种子2~3颗,近球形,铅灰色,有光泽。花期8~10月。果期10月至翌年3月。
生于疏林灌木丛、海边村庄荒地上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【采集】夏季采集,晒干。
【化学成分】荚果含鞣质30~48%。种子含甾醇、皂甙、脂肪油、淀粉。
【药理作用】种子、树皮及叶中含有的苦味成分名Bonducin或Guilandinin,为一种树脂酸,据云有奎宁样的抗疟作用,但对实验性疟疾无效;其退热作用也尚待肯定。此苦味成分可进一步分为四个部分:"A"部分有某些抗菌作用;"B"部分对兔有退热、利尿作用,也有某些抗菌效力;"D"部分有显著的杀蚯蚓(驱虫)作用。苦味成分及种子的醇提取物有轻度降低犬血压、抑制蛙心的作用,而水提取物无此作用。
【性味】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凉。"
【功用主治】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祛瘀止痛,清热解毒。治急慢性胃炎,胃溃疡,痈疮疖肿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刺果苏木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刺果苏木 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忙果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刺果苏木 藤状灌木,全株有下弯的钩刺,各部均...
相关推荐
-
刺藜
刺藜 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红小扫帚苗、铁扫帚苗。 【来源】为藜科植物刺藜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刺藜 一年生...
-
刺槐花
刺槐花 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。 【植物形态】刺槐,又名:洋槐、胡藤。 落叶乔木或灌木,高...
-
椿白皮
椿白皮 (《食疗本草》) 【异名】香椿皮(《经验方》),春颠皮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 【来源】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...
-
刺黄柏2
刺黄柏2 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安徽小檗、黄柏。 【来源】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、茎或树皮。 【植物形态】...
-
佛手柑
佛手柑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异名】佛手(《中馈录)),佛手香橼(《闽书》),蜜广柑(《黔书》),蜜罗柑(《古州杂记》),福寿柑...
-
阿胶
阿胶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傅致胶(《本经》),盆覆胶(陶弘景),驴皮胶(《千金食治》)。 【来源】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...
-
半枝莲
半枝莲 (《江苏植药志》) 【异名】通经草、紫连草、并头草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牙刷草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小韩信草、水韩...
-
鲃鱼
鲃鱼 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 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。 【动物形态】锯倒刺鲃 体长而侧扁,背部稍隆起,全体几成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刺藜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