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8健康网-优质健康、养生、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! 专题 地图
首页 中药

赤石脂
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赤石脂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赤符(《吴普本草》),红高岭(《增订伪药条辨》),赤石土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吃油脂(《中药志》),红土(《药材学》)。 【来源】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...

赤石脂
(《本经》)

【异名】赤符(《吴普本草》),红高岭(《增订伪药条辨》),赤石土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吃油脂(《中药志》),红土(《药材学》)。

【来源】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。

【矿物形态】多水高岭土
单斜晶系。很少成结晶状态,多数为胶凝体。白色通常染有浅红、浅褐、浅黄、浅蓝、浅绿等色。新鲜断面具蜡样光泽,疏松多孔的则呈土状光泽。有平坦的贝壳状断口。硬度1~2。比重2.0~2.2,随水分子的含量而有变化。性脆。可塑性强。有土样气味,致密块状者在干燥时可裂成碎块。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。

【采集】挖出后,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,拣去杂石、泥土。

【药材】为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表面粉红色、红色至紫红色,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,光滑如脂。质细腻,易砸碎,断面平滑,吸水性强,用舌舔之粘舌。有泥土气,味淡。以色红,光滑细腻,易碎,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。
产福建、河南、江苏、陕西、湖北、山东、安徽、山西等地。
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,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,其组成如下:硅42.93%、铝36.58%、氧化铁及锰4.85%、镁及钙0.94%、水分14.75%。赤石脂与高岭土极其相似,事实上赤石脂在150~200℃,尚余二分子的水时,即成高岭土。普通的赤石脂是带红色的,但由于它所含氧化铁、氧化锰的多寡,故颜色可从白、灰,以至青绿、黄、红、褐等色;而高岭土则比较纯粹,故多为白、灰色。

【炮制】煅石脂:拣净杂质,碾成细粉,用醋和匀,搓条切段,晒干,置坩埚内,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,取出,放凉。

《雷公炮炙论》:"赤石脂,研如粉,新汲水飞过三度,晒干用。"

【性味】甘涩,温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甘,平。"

②《别录》:"味甘酸辛,大温,无毒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温,无毒。"

④《长沙药解》:"味甘酸辛,性涩。"

【归经】入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
①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"赤入小肠,白入大肠。"
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经。"

③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阳明,兼入手、足少阴经。"

④《本草新编》:"入脾与大肠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涩肠,止血,收湿,生肌。治久泻,久痢,便血,脱肛,遗精,崩漏,带下,溃疡不敛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黄疸,泄痢,肠?脓血,阴蚀下血赤白,邪气痈肿,疽痔恶疮,头疡疥瘙。"

②《别录》:"主养心气,明目,益精,疗腹痛泄?,下痢赤白,小便利,及痈疽疮痔,女子崩中、漏下、产难、胞衣不出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补五脏虚乏。"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泻痢,血崩带下,吐血衄血,并涩精淋沥,安心,镇五脏,除烦,疗惊悸,排脓,治疮疖痔瘘,养脾气,壮筋骨,补虚损。"

⑤《珍珠囊》:"固脱。"

⑥《纲目》:"补心血,生肌肉,厚肠胃,除水湿,收脱肛。"

⑦《本草汇言》:"渗停水,去湿气,敛疮口,固滑脱,止泻痢肠?,禁崩中淋带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4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【宜忌】有湿热积滞者忌服。孕妇慎服。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恶大黄。畏芫花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恶松脂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畏黄芩、大黄、官桂。"

④《本草经疏》:"火热暴注者不宜用。滞下全是湿热,于法当忌,自非的受寒邪,下痢白积者不宜用。崩中法当补阴清热,不可全仗收涩;滞下本属湿热积滞,法当祛暑除积,土涩之药,定非所宜,慎之慎之。"

【选方】①治少阴病下利脓血者:赤石脂一斤(一半全用、一半筛末),干姜一两,粳米一升。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米令热,去滓,温服七合,内赤石脂末方寸匕,日三服,若一服愈,余勿服。(《伤寒论》桃花汤)

②伤寒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?,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,此利在下焦:赤石脂一斤(碎),太乙禹余粮一斤(碎)。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赤石脂禹余粮汤)

③治大肠寒滑,小便精出:赤石脂、干姜各-两,胡椒半两。同为末,醋和丸梧子大。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、七十丸。(《本草衍义》)

④治小儿疳泻:赤石脂杵罗为末如面,以粥饮调半钱服。或以京芎等分同服。(《斗门方》)

⑤治痢后,荠气下,推出肛门不入:赤石脂(拣去土)、伏龙肝各等分。上为细末。每用半钱敷肠头上,频用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赤石脂散)

⑥治妇人久赤白带下:赤石脂一两,白芍一两,干姜一两(炮裂,锉)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于食前,以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
⑦治血痔下血至多:赤石脂、白矾(烧令汁尽)、龙骨各一两半,杏仁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炒,研)一百枚。上四味,捣罗为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枣汤下二十丸,日再,以差为度。(《圣济总录》赤石脂丸)

⑧治小便不禁:牡蛎(白者)三两,赤石脂三两(捣碎)。上同研匀,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,盐汤送下。(《普济方》牡蛎丸)

⑨治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:赤石脂一两,蜀椒一两。乌头一分(炮),附子半两,干姜一两。上五味,末之,蜜丸如悟子大。先食服一丸,日三服,不知,稍加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赤石脂丸)

⑩治痰饮盛,吐水无时节,其源为冷饮过度,遂令痼冷,脾胃气羸,不能消于食饮,食饮入胃,皆变成冷水,反吐不停者:赤石脂三斤,捣筛为散,服方寸匕,日三,酒、饮并可下之,稍稍渐加之三匕,服尽三斤。(《千金翼方》赤石脂散)

⑾治反胃:赤石脂一升(好腻无砂者),捣罗研,以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腹,以生姜汤下十丸,加至二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赤石脂丸)

⑿治外伤出血:赤石脂八份,五倍子六份,松香六份。共研细末,撒于伤口,加压包扎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    文章标签:
    相关推荐
    • 草乌

      草 乌 RadixAconitikusnezoffii (英) KusnezoffMonkshoodRoot 【别名】 鸭头、药羊蒿、鸡头草、百步草。 【来源】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...

    • 赤杨

      赤杨 (《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》) 【异名】木拨树、木瓜树、水冬果。 【来源】为桦木科植物赤杨的嫩枝叶及树皮。 【植...

    • 谧桐叶

      谧桐叶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【异名】红蜻蜒叶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谧桐,植物形态详"荷苞花"条。...

    • 虫白蜡

      虫白蜡 (《本草会编》) 【异名】虫蜡(《本草求真》),木蜡(《新本草纲目》),树蜡(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),蜡膏(《四川中药...

    • 薄荷

      薄荷 (《雷公炮炙论》) 【异名】蕃荷菜(《千金食治》),菝蔺、吴菝蔺(《食性本草》),南薄荷(《本草衍义》),猫儿薄苛(《...

    • 角蒿

      【药品名称】角蒿 【藏药名】乌曲玛保 【拼音名】Jiaohao 【英文名】HERBAINCARVILLAE 【标准编号】WS3-BC-004 【来源/处方】本品为...

    • 柏脂

      柏脂 (《本草经集注》) 【异名】柏油(《纲目拾遗》)。 【来源】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。植物形...

    • 小岩白菜

      小岩白菜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来源】为苦苣苔科植物黄毛岩白菜的全株。 【植物形态】黄毛岩白菜 多年生草本,矮小。根出...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上一篇:草乌 下一篇:暂无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热门资讯

    皖ICP备202300751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