蚕茧
(《纲目》)
【异名】蚕衣(《说文》),茧黄(《圣惠方》),蚕茧壳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【来源】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。动物形态详"原蚕蛾"条。
【药材】呈长椭圆形,或中部稍缢缩,长约3~4厘米,直径1.7~2.1厘米。表面白色,有不规则皱纹,并有附着的蚕丝,呈绒毛状。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。质轻而韧,不易撕破。未经羽化的蚕茧,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、皱缩的蚕皮。
全国养蚕地区均产。
【化学成分】用鲁桑叶饲育的蚕,其茧的化学组成如次:水分1.40%,灰分1.14%,蛋白质97.34%,醚溶性浸出物0.26%,纤维0.39%。
蚕茧主要是由纤维状蛋白质"丝纤蛋白",外包以另一种蛋白质"丝胶蛋白"粘结而成,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、色素、无机物等等。在生丝中,丝纤蛋白约占70%,丝胶蛋白约占22%。丝纤蛋白是一种角蛋白,其组成氨基酸,以甘氨酸、丙氨酸为最多,此二氨基酸的氮,约占总氮的80%。10万克丝纤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(物质后数字,是克分子数):甘氨酸578,丙氨酸381,缬氨酸29,亮氨酸7,异亮氨酸9,丝氨酸157,苏氨酸12,酪氨酸67,苯丙氨酸8,脯氨酸5,色氨酸2,赖氨酸4,组氨酸2,精氨酸6,天门冬氨酸17,谷氨酸13,共计1297个克分子。丝胶蛋白亦是角蛋白,其组成氨基酸大体上与丝纤蛋白相似,微异处在于甘氨酸、丙氨酸、酪氨酸较少;丝氨酸、谷氨酸、天门冬氨酸较多。茧又含游离氨基酸50毫克%(以甘氨酸计)。
蚕茧含油蜡状物质,由伯醇类、固体脂肪酸、石蜡及液体脂肪酸所构成。又含谷甾醇(成葡萄糖甙)及蛇麻脂醇。
黄茧所含色素有各种胡萝卜素衍生物,而它们也是黄橙、粉红、棕灰等色的茧的色素。绿茧的色素,有些与黄酮有关,有些与叶绿素有关,特别是野蚕茧。茧色素种类颇多,有人从绿蚕茧分出7种有黄绿色萤光的色素及2种黄棕色萤光的色素;又有人分出9种黄色萤光色素,它们都是黄酮类的葡萄糖甙。
各种蚕茧,每克含铁10.08~49.16微克及相当多的氟。每公斤白茧含锰7.06毫克,黄茧含8.48毫克。每克白茧含锌3.19微克,黄茧含3.67微克。
【药理作用】蚕蛾的茧有拟胆碱作用。先用石油醚、乙醚、氯仿处理过的蚕茧的90%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的血压、离体豚鼠回肠及家兔十二指肠上均呈现胆碱能作用;但在蛙腹直肌标本上,对横纹肌无作用。
【炮制】将蚕茧剪开,去尽内部杂质。或置罐内,煅存性用。
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便血,尿血,血崩,消渴,反胃,疳疮,痈肿。
《纲目》:"烧灰酒服,治痈肿无头,次日即破;又疗诸疳疮及下血、血淋、血崩。煮汁饮,止消渴,反胃,除蛔虫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肠风,大小便血,淋沥疼痛:茧黄、蚕蜕纸(并烧存性)、晚蚕沙、白僵蚕(并炒)等分。为末,入麝香少许。每服二钱,用米饮送下,日三服。(《圣惠方》茧黄散)
②治消渴:煮蚕茧汤,每服一盏。(《朱氏集验医方》)
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,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,脓水不绝:出蛾绵茧,不拘多少,用生白矾捶碎,实茧内,以炭火烧,矾汁干,取出为末。干贴疳疮口内。如肿作痛,更服活命饮。(《小儿痘疹方论》绵茧散)
④治反胃吐食:蚕茧十个。煮汁,烹鸡子三枚食之,以无灰酒下,日二服。(《普济方》)
⑤治口糜:蚕茧烧灰,调蜂蜜,抹口内。(《泉州本草》)
蚕茧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蚕茧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蚕衣(《说文》),茧黄(《圣惠方》),蚕茧壳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 【来源】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。动物形态详"原蚕蛾"条。 【药材】呈长椭圆形,或中部稍缢缩...
相关推荐
-
彩斑桑勒草
彩斑桑勒草 (《红河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花叶叶、小花草、花花草。 【来源】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。 【植物形态...
-
蚕茧草
蚕茧草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寥科植物蚕茧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蚕茧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可达1米。茎棕褐色,...
-
蚕豆
蚕豆 (《救荒本草》) 【异名】佛豆(《益部方物略记》),胡豆(《纲目》),南豆(《蒙化府志》),马齿豆(《台湾植物名录》...
-
秤杆草
秤杆草 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搬倒甑、野升麻、麻秤杆、白升麻、红升麻、土升麻。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山兰的全...
-
白杨树
白杨树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响叶杨。 【来源】为杨柳科植物团叶杨的皮及叶。 【植物形态】团叶杨 落叶乔木,高...
-
百草霜
百草霜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灶突墨(《千金方》),灶突中尘(《外台秘要方》),灶额上墨(《本草图经》),灶烟煤、灶煤...
-
马蔺子
马蔺子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蠡实(《本经》),荔实(《别录》),马楝子(《本草图经》),马莲子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...
-
野杜仲
野杜仲 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四棱子、金丝杜仲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黑杜仲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 【来源】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彩斑桑勒草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