薜荔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异名】木莲藤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辟萼(《质问本草》),石壁莲(《植物名汇》),木瓜藤、膨泡树、饼泡树、壁石虎、木壁莲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爬墙虎、风不动(《中国药植志》),彭蜂藤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石龙藤(《中药志》),常春藤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石壁藤、补血王、追骨风、爬岩风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墙脚柱、红墙套、烟筒丕(《闽东本草》),田螺掩、爬山虎、大鼓藤(《广东中药》Ⅱ),石绷藤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,薛荔络石藤、老鸦馒头藤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凉粉藤、爬墙藤、牛屎藤(《江西草药》),爬壁草、木隆谷、木隆冬,邦邦老虎藤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班子藤、乒乓抛藤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茎、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薜荔
常绿攀援灌木,有乳汁。茎灰褐色,多分枝;幼枝有细柔毛,幼时作匍匐状,节上生气生根。不育幼枝的叶小,互生,卵形,长0.6~2.5厘米,基部偏斜,近于无柄;至成长后,枝硬而直立,叶大而厚,叶柄长0.5~1.5厘米;托叶卵状三角形,长0.5~1厘米,外面被细柔毛,革质;叶片椭四形,长2.5~10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钝,基部圆形或稍心脏形,全缘,上面近于无毛,下面密生细柔毛,侧脉和网状脉在下面隆起,呈小蜂窝状。隐头花序;花单性,小花多数,着生在肉质花托的内壁上,花托单生于叶腋,有短柄;雄花托长椭圆形,长达5厘米,直径3厘米;雌花托稍大,倒卵形,表面紫绿色。瘦果细小,棕褐色,果皮薄膜质,表面富粘液。花期5~6月。隐花果成熟期10月。
野生于山坡树木间或断墙破壁上。分布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薜荔根)、花托及果实(木馒头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4~6月间采取带叶的茎枝,晒干,除去气根。
【药材】干燥茎枝呈圆柱形,细长而弯曲,直径1~4毫米,表面棕褐色,常散生有攀援根或点状突起的根痕;质坚韧或脆,折断面黄色或黄褐色,髓部圆点状,黄白色,偏于一侧。茎枝上的叶互生,叶片椭圆形,先端钝圆,通常卷折,棕绿色或黄褐色,革质。气弱,味淡。以茎细、均匀、带叶者为佳。
主产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。此外,贵州、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安徽等地亦产。
本品的不育幼拄,有些地区作络石藤用。参见"络石藤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本植物乙醇浸出液中分离得5种晶体:内消旋肌醇、芸香甙、β-谷甾醇、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--香树脂醇乙酸酯。本植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。
种子中含一种凝胶质样物质约13%,水解生成葡萄糖、果糖及阿拉伯糖。
【性味】酸,平。
①《纲目》:"酸,平,无毒。"
②《广东中药》Ⅱ:"味淡,微凉。"
③《福建中草药》:"苦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风,利湿,活血,解毒。治凤湿痹痛,泻痢,淋病,跌打损伤,痈肿疮疖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风血,暖腰脚,变白不衰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藤汁敷白癜疬疡及风恶疥癣。"
③《本草图经》:"叶治背痈,干末服之,下利即效。"
④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藤汁为激性药,有壮阳固精之效。又为消炎药,治肿物,肠痔及恶疮痈疽,一切疥癣。"
⑤《湖南药物志》:"清热解毒,祛湿利尿。治丝虫病,跌打损伤,腰痛,热痢,水泻,热淋,肚胀气坠。"
⑥《广东中药》Ⅱ:"利水去湿,散毒,滑肠通便。治痔疮,天泡疮,酒湿患疮。"
⑦《江西草药》:"治血尿,砂淋,梦遗,早泄,咽喉肿痛等症。"
⑧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祛风湿,通经活络,清热消肿,利尿,止血。治风湿痛,手足关节不利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(鲜品2~3两);捣汁、浸酒或研末。外用;捣汁涂或煎水熏洗。
【选方】①洽风湿痛,手脚关节不利:薜荔藤三至五钱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②治腰痛、关节痛:薜荔藤二两。洒水各半同煎,红糖调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③治疝气:薜荔藤(用结果的主藤)一两,三叶木通根二两。水煎去渣,加鸡蛋一个煮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④治血淋痛涩:木莲藤叶一握,甘草(炙)一分。日煎服之。(《纲目》)
⑤治尿血、小便不利、尿道刺痛:薜荔一两,甘草一钱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⑥治病后虚弱:薜荔藤三两,煮猪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⑦治先兆流产:薜荔鲜枝叶(不结果的幼枝)一两,荷叶蒂七个,随麻根一钱。水煎去滓,加鸡蛋三个,同煮服。或单用薜荔枝叶亦可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⑧治小儿瘦弱:薜荔藤二两,蒸鸡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⑨治婴儿湿疹:鲜薛荔叶二两,黄连三钱。加米汤适量擂烂,以汁搽患处;或同时服汁二、三匙,一日二次。(赣州《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》)
⑩治疮疖痈肿:薛荔一两,煎服;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⑾治痈肿:鲜薛荔叶、鲜爵床各等量,酒水煎服;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薜荔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薜荔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木莲藤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辟萼(《质问本草》),石壁莲(《植物名汇》),木瓜藤、膨泡树、饼泡树、壁石虎、木壁莲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爬墙虎、风不动(《中...
相关推荐
-
冰
冰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凌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。 【性味】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大寒,无...
-
蝙蝠葛
蝙蝠葛 (《中国药植志》) 【异名】蝙蝠藤(《澹寮试效方》),金丝钓葫芦(《国药的药理学》),黄条香、防己葛、黄根(《中国...
-
薜荔-木莲
木莲 【释名】 薜荔、木馒头、鬼馒头。 【气味】 (叶)酸、平、无毒。 (果实)甘、平、涩、无毒。 【主治】 1、遗精。...
-
鞭打绣球
鞭打绣球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红顶珠(《贵州草药》),地草果、红豆草、头顶一颗珠、地胡椒(《云南中草药》),连...
-
天仙子
天仙子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莨菪子(《本经》),莨声子(《本草经集注》),牙痛子(《本草原始》),小颠茄子(《岭南采药...
-
肉苁蓉
【中文名】肉苁蓉(《本经》) 【类别】茎藤类 【异名】肉松蓉(《吴普本草》),纵蓉(《本草经集注》),地精(《石药尔雅》...
-
九牛造茎叶
九牛造茎叶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植物形态】大戟科植物九牛造,详"九牛造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止血,止痛,生肌。晒干研粉...
-
桂丁
桂丁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肉桂子(《百草镜》),桂子(《中药志》),桂丁香(《上海饮片炮制规范》)。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冰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