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竹根
(《草木便方》)
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根茎及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刚竹(《竹谱详录》),又名:台竹、鬼角竹、钢铁头竹(《竹谱详录》),箭竹(《纲目》),般竹、斑竹(《草木便方》),桂竹(《植物名汇》),光竹、花壳竹、文竹、瘦竹。
秆高8~22米,直径3.5~7厘米;节间鲜绿色,圆筒形,在具芽的一侧有狭长的纵沟,秆环及箨环均甚隆起,两者相距3毫米;秆箨长20~30厘米,宽10~20厘米,硬纸质兼革质,背部较平滑,疏生黄色小刺毛,具大小不等之淡墨色斑点,箨耳不发达,箨舌短。长不及3毫米;箨叶作长三角形或带状。主枝三棱形或为四方形,实心或仅有小如针孔之中空。最后小枝单生,顶端具叶3~6枚;叶鞘棕黄色,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,大都长5~20厘米,宽10~25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灰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小穗丛1至数个,腋生或顶生于小枝上,通常每1小穗丛基部托以4~10枚佛焰苞;小穗含花2~5朵,狭披针形,长2.5~3厘米;颖1或2枚,或缺如;外稃披针形,多脉;内稃狭披针形,先端2裂,鳞被3枚,矩形;雄蕊3;子房近于三角锥形,花柱细长,柱头3裂,稀疏羽毛状。笋期4~7月。花期4~6月。
栽培于庭园或野生山间。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、山东、河南、广西等地。
本植物的箨(斑竹壳)、花(斑竹花)亦供药用,各另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9~10月挖根及根茎,晒干。
【性味】①《草木便方》:"淡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淡微苦,性寒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除湿,去肺寒。治气喘痰咳,四肢筋骨顽痹痛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除湿热,祛风寒。治咳嗽气喘,四肢顽痹和筋骨疼痛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【选方】治咳嗽气喘:斑竹根配麻黄根、金竹叶、老苏兜炖内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斑竹根
时间:1970-01-01 08:00 来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气:
【导读】:斑竹根 (《草木便方》)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根茎及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刚竹(《竹谱详录》),又名:台竹、鬼角竹、钢铁头竹(《竹谱详录》),箭竹(《纲目》),般竹、斑竹(《草木便方...
相关推荐
-
北沙参
【中文名】北沙参(《本草汇言》) 【类别】根类 【异名】海沙参、银条参、莱阳参(《江苏植药志》),辽沙参(《中药志》),...
-
包谷火焰包
包谷火焰包 (《重庆草药》)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。植物形态详"玉蜀黍"条。 【功用主...
-
贝母兰
贝母兰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 【异名】止血果(《文山中草药》),石巴蕉、对叶果、果上叶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小绿芨(《全展...
-
抱树莲
抱树莲 (《声草药性备要》) 【异名】巧根藤、飞连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星毛抱树莲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抱石莲、瓜子菜(广州...
-
土荆芥
土荆芥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 【别名】红泽兰、天仙草、臭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钩虫草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火油根(《南宁...
-
孩儿草
孩儿草 (《岭南采药录》) 【异名】蓝色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明萼草(《种子植物名称》),甴曱草、黄蜂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...
-
浆水
浆水 (《嘉祐本草》) 【异名】酸浆(《纲目》),酸浆水(《本经逢原》),米浆水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 【来源】为用粟米加...
-
白头翁花
白头翁花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花蕾,植物形态详白头翁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纲目》:治疟疾寒热,白秃...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上一篇:北沙参
下一篇:暂无